课程改革方面论文例文 和深化人文综合体验课程改革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该文是关于课程改革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深化人文综合体验课程改革

朱 健1 刘 俊2

【摘 要】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根据《意见》要求重新审视学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规划方案》和《课程纲要》,深化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以及“全方位育人”等推进策略,旨在为了培育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努力让师生的生命有尊严,生活更幸福.

【关键词】人文综合课程基地;立德树人;跨学科融合;全方位育人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4-0030-03

【作者简介】1.朱健,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教科研室主任、教育硕士;2.刘俊,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江苏宝应,225800)局长,江苏省宝应中学校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于2011年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江苏省宝应中学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江苏省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转型育人模式前瞻性教改重大项目,成立了九大学科联盟,宝应中学被评选为人文类学科联盟牵头学校,同时确定了包括宝应中学在内共计23所项目首批实验单位.

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经验告诫我们,当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时,有必要梳理一下已经走过的教育与课程改革历程.学校课改1.0版是以教育技术和手段现代化为标志的工具性改革,旨在提升教学效率为目标,主要将课程实施所需的电教设备进行换代升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统一编制使用导学案,人文综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传承了这一做法.课改2.0版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的方法性改革,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全校推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代表展示—同学质疑—教师点拨—体悟反馈”的三段六环教学模式,为人文综合课程实施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培育了大批师资队伍.正在实践中的课改3.0版是以学生单一被动学习国家课程转变为可自主选择校本课程为标志的改革,旨在唤醒每个生命的自我学习意识为目标,学校向全体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化的课程,让他们自主选择.

一、人文综合体验课程改革的内涵与现状

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中的人文,指人类文化,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尺度.综合,是总聚、集合的意思,是将不同种类中有关联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合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整体.人文学科综合是在分科学习的基础上,研发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区域文化资源,构建围绕主题、项目的跨学科学习平台.体验,是个体与他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是让人文学科走出机械、教条、记忆、模仿,走出在标准答案里打转的重要保障.

通过深挖课程资源,学校构建了三大课程体系,研发了40门校本课程.研发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战略、《红楼梦》与现代管理、蒲松龄与宝应文化、诗词与中国革命、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国主流文化、王洛宾的歌曲与人生共6门人文综合课程.研发了中国十大名著阅读、世界宗教经典阅读、文化命题探幽、文化因子探幽、阅读策略研讨、人文之旅、艺术之旅、民族之旅、运河之旅、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中国五大戏曲名曲赏析、高中课本剧表演、课本电影赏析、红色经典影片赏析、影视艺术鉴赏、中国电影史、中国动漫60年共16门活动体验课程.研发了荷文化面面观(科学篇)、荷文化面面观(文学篇)、荷文化面面观(艺术篇)、乱针绣艺术、水晶雕刻艺术、诗词宝应、书法宝应、宝应名人、宝应地名探源、宝应考古与旅游、遗迹·奇迹——走近扬州运河遗址、扬州重大考古发现巡礼、校园文明礼仪、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现代社会与文明礼仪、餐饮礼仪、宿舍文化、学校历史、我是宝中人共18门文化浸润课程.同时,将研究性学习和兴趣小组进行了整合,建立了45个社团.

二、人文综合体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17年9月、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们深感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建设需要根据《意见》要求进行深化与落实,需要在《意见》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学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规划方案》和《课程纲要》,使得“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明晰,“怎样培养人”的实践策略更有效.

(一)课程理念:落实“立德树人”

《意见》要求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于是,学校再次梳理现有课程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分科课程和人文综合体验课程之中,在实践这些课程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完善并实践红楼梦与现代社会、中国古代文明礼仪、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国主流文化、上善若水、中国十大名著阅读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培育和践行、文明、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完善并实践遗迹·奇迹——走近扬州运河遗址、扬州考古与文物鉴赏、宝应地名探源、荷文化面面观、校园文明礼仪、现代社会与文明礼仪、餐饮礼仪、宿舍文化、“一带一路”战略、世界宗教经典阅读、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地方与世界先进文化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完善并实践诗词与中国革命、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红色经典影片赏析、中国电影史、诗词宝应、宝应发展史等弘扬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

(二)课程目标: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为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学校重新梳理、挖掘现有课程,在调查与评估学校不同年级学生需要什么课程的基础上,淘汰不适合的课程,修改完善其余课程,并从现有课程整体结构出发,研发新课程,从而健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具体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梳理现有课程涵盖的核心素养,删除与核心素养培养相关性不大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研发实施科技、物理、数学等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建全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

(三)课程内容:跨学科融合

《意见》要求,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于是,在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与社区等资源基础上,以问题、课题、项目、活动为依托将学科知识、先进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优化跨学科课程.如将地理、政治、历史、文化与科技等学科深度融合,完善“一带一路”课程;将文学、政治、历史、文化、法制、管理、科技等学科深度融合,完善“红楼梦与现代社会”课程,让学生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将丰富的校友资源进行融合,完善“我是宝中人”课程,让学生从名人成长史中得到启迪.师生借助跨学科融合课程培育和践行富强、、文明、法治、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实践路径:全方位育人

《意见》要求,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整合研究性学习和兴趣小组,优化整合现有社团.加大组织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工厂、社区、农户,走进校外基地,了解目前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真实生活;组织师生沿运河徒步旅行,实地勘察,激发师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调动他们研究保护措施的积极性;组织师生与社会专家一起创造水晶作品、乱针绣作品,增强学生对宝应地方文化的感悟和热爱;与社会名家一起鉴赏影视、表演舞蹈和戏剧等,加深他们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悟;借助《宝应中学校报》、读书报告会、红五月艺术节、十月科技节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机会.

(五)育人成果:全面综合发展

原来学校的育人成果比较单一,主要是学科竞赛和学科成绩,如今我们将育人成果指向了全面综合发展.

1.学生方面.

学校积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创造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学习的课堂,把“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当作课堂组织的根本宗旨.将学习的时间、空间、权利、快乐还给学生,对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助友爱、规则意识、公民精神进行全方位培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生在德育先锋、英语创新大赛、作文创新大赛、科技发明、音体美才艺展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地球科学推广、教室文化创意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提升综合素养.

2.教师方面.

近年来学校60多位教师分获省市县教学竞赛奖项,200多人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90多人获得省市县骨干教师称号.学校接待了近千所学校的来访、参观和交流,与100多所学校有深度交流和合作,《中国教育报》以及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课程基地建设及学校发展情况进行了报道.学校将进一步引导教师们在课堂展示与研究、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社团指导、课题研究、论文竞赛、创新大赛指导、师德模范、办公室创意等方面不断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内涵发展.

3.学校方面.

学校建设了人文生态校园、宝楠广场、晤圣桥、扬州八怪纪念馆、弘陶艺术中心等新型学习场;建设了人机互动学习系统、文史知识查询系统、情景阅读系统等学习平台,成立了学生发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指导中心.学校在创建优秀示范课程基地、优秀生源基地、省文明校园、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团建示范校、科研示范校、美育示范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人文综合体验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提供给学生的课程是不是他们最需要的?能否促进他们人生更好发展?能否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能否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块?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决策与课程管理?我们只有回到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上不断反思,并定期邀请专家与教师们一起审视与评估课程,在不断淘汰、完善和研发中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创新育人路径等,才能使课程改革立得稳、靠得住、走得远.课程改革过程中每一次出现新的形势必然会影响下一阶段的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注定是一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旅程,需要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径进行深化,从而不断提升课程的科学化水平.未来我们思考的课改4.0版,将指向师生合作研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内容的教育适合性改革,旨在个性化地培育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努力让他们“生得有尊严,生得有价值”,也使他们“活得更精彩,活得更幸福”.

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结:

适合课程改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改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新课程改革论文

2、课程改革论文

3、新课程导学期刊

4、教育改革论文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6、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