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踏足南湾猴岛(散文)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散文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散文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踏足南湾猴岛(散文)

南湾猴岛的猴子

地处海南东南端陵水县的南湾猴岛,顾名思义,与猴子有关.

海南岛是个大岛,南湾猴岛是个小岛.几乎每一道海岸线,都有各等小岛不规则地环绕,形成所谓的岛链;几乎每一座大岛周围,也总有零零散散的小岛分布,众星捧月.这些小岛,仿佛脱离羊群的小羊,又恰似与母亲失散的儿女.

南湾猴岛距离清水湾很近,直线距离至多两公里.一眼望去,南湾猴岛蹲坐于海中,似乎伸手可触,但若要真的登临,却并非易事.人不是鸟,伸展翅膀便能凌空跨越;但人依靠大脑,总有办法能使自己抵达想要抵达的领域.一根架在高空的缆绳,毫不疲倦地穿梭着,将缆车上的游客,源源不断地输往岛上.

南湾猴岛的妩媚自不待言.茂密的植被,起伏的山峦,蓬蓬的椰子树,蓝莹莹的大海,红黄相间的野花,将南湾猴岛装扮得宛若一个浓淡相宜的新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真是应验了这句带有诅咒意味的古老格言,常常一场台风过后,无数棵高拔的树木,或被拦腰折断,或被连根拔起,但匍匐于地面的小草,却毫发无损.小草以其卑微与低调,救赎了自己,也给那些过往者,给予生命的暗示——可惜的是,鲜有人愿意停住追名逐利的脚步,蹲下身聆听小草的呢喃,从而得到启发和有所开悟.

南湾猴岛原本是猴子的天下,猴子的王国.猴王是岛上至高无上的君主,统辖着这片方圆不足十平方公里的疆域.猴王的登基,与世袭制无关,与选举无涉,纯粹有赖于武力搏斗.也就是说,猴王是打出来的:谁身强力壮,武力超群,谁就当仁不让地“黄袍加身”.然而,靠武力夺取“权力”,必然要用武力捍卫“权力”.一旦发现有不驯服的猴子,一旦遇到有挑衅自己权威的反抗者,猴王必然重拳出击,对其严惩不贷,甚至于号令全体猴子,将其孤立并扼杀.尽管凌厉如此,猴王依然难以高枕无忧,难以终身制,更难以实现千秋万代的黄粱美梦.当猴王年老体衰,无数个跃跃欲试的青壮年猴子,都会对其至尊地位发起挑战.那些从群猴中拼杀而出的反叛者,不惜铤而走险,找准时机,给猴王致命一击.

当老猴王应声倒地之日,正是新猴王冉冉升起之时.新猴王免不了要对老猴王的种种罪过进行排山倒海式的控诉,以证明自己攫取权力的正当性,并以此来凝聚分崩离析的猴心.然而,新猴王不会对老猴王的统治术进行任何反思,并致力于除弊革新,而是新脚走老路,最后当然也难以避免重蹈老猴王覆灭的厄运.猴子们表象上很聪明,但骨子里却很愚蠢,只图小利,不谋大道.它们总是对新猴王满怀期待,并对新猴王君临天下而鼓掌欢呼,但现实很快就让它们领教了这一句人间俗语:别高兴得太早了!

猴子的世界,是典型的丛林世界.据考证,猴子是人类的鼻祖,人类不过是猴子的叛子逆孙.人渐渐地觉醒之后,便不满足于自己长有难看的尾巴,明晃晃地裸露阴私,且终日四蹄爬行着觅食,于是努力地进化,最终使自己从猴群中脱颖而出.然而,当人类处于类人猿或类猿人的初始阶段,处于以部落为核心单元的蒙昧期,究其实质,人的世界与猴子的世界并无二致.那些部落酋长,从诞生的方式,到管理的模式,似乎都在刻意模仿着猴王.

南湾猴岛原本是猴子的家园,猴王是岛上的最高首领.猴子们在这座巴掌大的岛屿上,上蹿下跳,打架吵嘴,繁衍生息,养儿育女.为一只漂亮的母猴,两只公猴可以血拼;为争夺一颗野果,两个族群的猴子可以大动干戈.

然而,人一登岛,猴子就矮化成了二等公民.哪怕是称王称霸的猴王,在人的皮鞭面前,也都显得羞眉羞眼,乖乖顺顺.人是地球的霸主,猴王只是猴群的霸主.小霸主遇到大霸主,唯有俯首称臣,规规矩矩,哪敢逞凶造次?蛮荒丛林,始终遵循着一种江湖规则,即一窝降一窝,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再羸弱的人,在猴子面前都是强者.

据介绍,南湾猴岛虽人声喧哗,但猴子的世界依旧自成体系,并未因此瓦解.猴王在猴子的世界里还是那么地不可一世,生活奢靡.其证据之一,就是猴王在性福方面的放纵和.猴王妻妾成群,颇有三宫六院的架势.那些姿色出众的母猴,有的主动邀宠献身,有的被迫就范,总之,谁家有“美少女”芙蓉出水,都要优先进贡于猴王.对于那些身处底层的猴子来说,凭借“女儿”的姿色,能攀附上猴王,能得到猴王的垂青,既具有精神上的莫大荣耀,又意味着能在物质上多吃贪占,还可以得到猴王羽翼的庇护——猴王一声吼,小岛都要抖三抖.可以料定的是,即使再顽劣的猴子,一旦知晓某某与猴王结亲,就再也不敢在其头上搔痒,朝其脸上吐口水了.然而,猴王尽管,沉溺于寻花问柳之中而不可自拔,但并非就是一匹饿狼,来者不拒,美丑通吃,而是好中挑好,优中选优,显得格外挑剔.对于那些低于自己审美基准线的年轻母猴,傲慢的猴王决然不肯斜睨其一眼.这等母猴,遭到猴王抛弃之后,犹似怨妇,满腹苦水,却无从排解,只有终日以泪洗面.

最早登陆南湾猴岛的人,是那些捕鱼的渔民.渔民驾船而来,并未彻底上岸,也并未砌房筑屋,只是将属于自家的那艘简易渔船,长时间地停泊于南湾猴岛的岸旁.白天他们驾着小船打渔,晚上则将小船驶回岸边.他们吃在船上,住在船上,孩子在船上出生,老人在船上病故,船是他们的家舍,也是他们的家当,更是他们的全部.

渔民“醉翁之意”不在猴,而在于鱼,这就使他们虽然与猴比邻而居,却互不相扰,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生存路径.猴子真正地被惊扰,是南湾猴岛变为热闹的旅游目的地之后.旅游,皆以开发鸣锣开道,而猴群,不但被开发,而且成为被开发的主角.开发者深谙人性的幽微,于是灵机一动,决计变废为宝,将这些野猴打造成一道景观,以撩拨与吸附那些习惯于寻欢作乐的漂浮之心.无疑,这样的策划取得了莫大的成功.那么,开发后的猴群,在旅游中被定位为何等角色呢?答案就两个字:演员.

满地的猴子,数以千计.这些猴子,有的对自己的演员身份心知肚明,因为它们在指挥棒的指挥下,每个白昼,都要对一拨一拨的游客,进行一个场次接一个场次地重复表演;有的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是演员,因为它们从不演出,只是过着庸碌的生活,该玩耍时玩耍,该抢食时抢食,该逐爱时逐爱,该和儿女肌肤之亲时肌肤之亲.但其实,却早已被演员化.它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眨眼,一微笑,一跳跃,一打滚,都能受到围观,并激起一片大呼小叫的惊叹.照相机对准它们,闪闪烁烁;游客微信的页面上,满眼都是它们的形象.

事实上,猴子天生就是演员.人间有谁被戏弄,那个被戏弄者常常愤愤不平地感叹:简直把我当猴耍!可见耍猴之活动,在民间极为普遍;耍猴之历史,在华夏源远流长.人为何要耍猴?原因无比简单,就是取乐.人从猴子那里,不可能谋取到利益,只能寻找到开心.人活着活着,有端无端的,就乏味,就郁闷,就空虚,于是便极尽所能地搜寻来一些可供逗乐的对象,以排忧解闷.而猴子,以其弱小,以其温驯,以其调皮,更以其些许的善解人意,注定要被人相中和利用.人是不敢耍虎耍狼的,而所谓的耍狮子,也不过是人高举纸糊的狮子满场奔跑,或身穿仿制狮子皮毛衣饰的人冒充狮子上蹿下跳.但人敢于耍猴,只因猴子是弱者,从来不反抗,全然不会对人形成威胁,造成伤害.人从骨子里其实是看不起猴子的——看不起猴子的挤眉瞪眼,看不起猴子的性格缺乏稳重,看不起猴子任凭摆布无骨无骼,看不起猴子为一口饭食丧失尊严——看不起,却要追着逐着地接近与靠近.猴子的动作表情,让人眉开眼笑,让人忍俊不禁,而猴子的悲哀处境,更能让人滋生出某种心理上的优越感来.人活一世,总是无法走出攀比的阵.人的幸福感或自卑感,在相当程度上,正是源自于攀比.比衣着,比外貌,比房舍,比坐骑,比财富之多寡,比地位之高低,比声名之远近……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比来比去,每个人都能给自己幻化出一幅高人一等的妙曼图影,同时又都能孵化出“破帽遮颜过闹市”般己不如人的黯然神伤.人比人,气死人.比不了强者,就拿弱者和自己比;比不了人,就拿动物做自己的参照物.于是,在日常中,诸如此类的慨叹时有耳闻:猪不过活个一年半载,到头来还要挨刀子,不照样活得喜气洋洋的,咱还有啥可愁眉苦脸的呢?不管咋说,咱总比猪强吧?或者:你看人家蚂蚁,人一脚下去,都能踩死好几个,难道就不活了?蚂蚁都活得开开心心的,咱还有啥不能活的?

人耍猴,戏猴,甚至虐猴,究其本质,就是想从猴子的卑微中,反衬出自身的高大;从猴子的不幸中,获取潜伏于心的“多亏我不是它”的精神慰藉.猴子洋相百出的欢愉,惹人一笑;猴子疼痛难忍的嘶鸣,逗人一乐.猴子的悲喜,人漠不关心.人在乎的,在意的,永远只是自己——自己心绪之阴晴,口袋之鼓瘪,生命之圆缺.开发,旅游,这等热火朝天,我猜想南湾猴岛的猴子并不对此过度排斥和拒绝.一则,猴子的本性是喜欢热闹而不喜欢寂寞的;二则,游客的到来,猴子的伙食有意无意间,都得以大跃进式地改善.只要猴子们肯从山林里出来,在游客面前扮一扮脸,搔一搔首,弄一弄姿,就准有面包吃,就准有椰子喝.有吃有喝,有玩有乐,对于胸无大志的猴子,甚觉幸福,就已足够.

人撞入了猴的领地,像殖民者那样对猴子颐指气使,而猴子,则从精神的层面,无疑又遭到降格和矮化.但猴子并不像殖民地的人表现的那样,要么俯首称臣,要么坚决抵制.猴子中间,似乎鲜有那种头脑一根筋的,动辄义愤填膺,而是纷纷转换角色,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以讨得殖民者的欢心,以得到尽可能多的施舍.

有的猴子站立一排,举着红黄蓝白各色小旗,向过往的游人表示欢迎.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脖子上皆拴有一根铁链,有谁妄想偷懒和逃跑,注定难以成功.在猴子一路之隔的对面,坐着一个手握皮鞭的人.那个壮硕的中年人既是领队,又是看守,沉着脸,咄咄逼人的目光紧盯着猴子的一举一动.尽管如此,猴子还会闹情绪.一拨游客刚刚经过,望着游客的背影,就有猴子将那根竹棍旗杆,恶狠狠地扔在地上.然而,伴随又一拨游客的到来,这些怨气冲天的猴子,不管心中是否愿意,又不得不将扑趴于地的旗杆,重新拣起并举起.

有的猴子是职业滑稽演员,训练有素,它们在指挥者的吆喝声中,大摇大摆地走进被游客围坐得水泄不通的秀场,按照手势的指引,抽烟喝酒,敲锣击鼓,翻跟头耍赖,蹬鼻子上脸,甚至抽打指挥者的耳光,掀翻指挥者的草帽……所有这些,其实都源自对人的模仿,见怪不怪,并不稀奇.人们鼓掌一阵,欢呼几声,便散场离席.

有的猴子在路上游走,将自己年幼的孩子时而驮于背上,时而垂于胸脯,那种亲密无间,那种大爱无声,让旁观者既觉好玩而又心生感动.动物与人,在亲情面前保持着高度一致,可见无论高楼大厦怎样拔地而起,高速公路如何穿山越岭,都无法撼动天地伦理和生命本能.

唯有一种猴子,人务必远离,不可靠近,那就是脸色紫红的猴子.这类猴子,据说是在发情期,脾气很坏,人若对其稍有不敬,它就会猛扑过来,用双爪撕破人的脸面.猴间也有相爱,也有失恋,也有赌气,也有吃醋,也有一见钟情,也有单相思,也有山盟海誓,也有背信弃义,如此这般,便也有了涕泪连连的寡妇和郁郁寡欢的鳏夫.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专为猴子设置的监狱.那是一座像倒扣的巨型篮子的临时建筑.笼罩篮子的,不是柔软的竹条,而是僵硬的钢筋棍.篮子的底座,很厚重,遭囚禁的猴子,若想越狱逃亡,几乎没有可能.篮子的外端,挂有一个白色的木牌,上面书有“禁闭室”三个字,四五个猴子,囚禁于篮子里,神情黯然地朝外张望.这些猴子,也许其中就有猴王的儿子,但猴王的特权却在此失效.猴王纵然有拯救之心,却无拯救之力.监狱的建立,体现的是人的意志,而非猴王的“圣意”.

关进监狱的猴子,据介绍,皆有这样或那样的罪错:有的好斗,总是打架;有的走神,表演时心不在焉;有的嘴馋,偷食游客的食品;有的,用爪子抓挠美女白晃晃的大腿,图谋不轨……哪些行为是过错,哪些行为不为过,并没有法律条文的明示,全凭人说了算.当裁定者与审判官都来自于同一个人时,冤假错案发生的几率,必然大幅度地跃升.

监狱的外面,有三三两两的猴子在踯躅徘徊.这些猴子,全是囚犯的亲人,它们来到此地,目的在于探监.监狱里的,或是自己的父母,或是自己的儿女,或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或是自己的旁系亲属,它们怎能不牵挂,又怎能不焦虑?仔细瞅瞅它们的神情,就会发现它们失却了猴子本有的猴性,一副苦大仇深忧心忡忡的模样.甚至,我从一张忧郁脸庞上忧郁的眼睛里,看到了一滴摇摇欲坠的清泪.

“孙悟空”王河丹

猴子的世界里,也有明星,最著名的,当属《西游记》里的那位姓孙的猴子.

孙悟空无疑来自于虚构,半人半猴,因猴性人性兼具而家喻户晓,受到不同年龄段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并繁殖出了不同的寓意和解读:孩子们看到的是它变幻魔术一般的能耐,叛逆者看到的是它犯上作乱的勇敢,执掌权柄者看到的则是它一个跟斗栽了十万八千里,却无法逃出如来佛的掌心.

在现实中,孙悟空压根儿就不存在.然而在南湾猴岛,我却至少与三个“孙悟空”不期而遇.

第一个站立于缆车的入口处.那个“孙悟空”,高高挑挑的,似乎是在忙着维持秩序.看到我举起手机照相,他赶紧侧过身去,于是我拍摄到的,仅为他的半个侧脸.第二个“孙悟空”晃动于缆车的出口处,比比划划的,仿佛是在疏散游客.我意欲拍照,刚举起手机,却被他强行制止——他胳膊一抡,我的手机差点儿掉落地上.

第三个“孙悟空”就是王河丹了.

王河丹一身“孙悟空”的装扮,坐在一个写有“照相”二字的牌子旁,低头摆弄着手机.“孙悟空”摆弄手机,这样的画面本身,就给人一种混淆时空的错位感.怀有写作目的“到此一游”的我,对这等细节,自是不肯轻易放过.趁其不备,我点击了手机上的按钮,存留下一张用于追忆的照片.

我的拍摄,惊动了“孙悟空”,他站了起来,既未因受到冒犯而愤慨,也未对我横加指责.我不打自招地向他解释,说拍照并无恶意云云,继而得寸进尺地询问他能否将面具拆卸下来,让我一睹他的真实面目?依我之猜想,我的请求属于过分之举,有点儿异想天开,百分之百会遭到他的严词拒绝.然而,出乎我的预判,他真的就顺应了我的期待,像拆解包装袋那样,将头部的面具卸掉,从而露出一张阳光明媚的笑脸.这张脸,端庄而俊朗,洋溢着和蔼,飘拂着友善,又隐含着隐隐的羞赧.他的眼圈尽管涂抹着脂粉,但那无比透亮的眼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碧澈的清泉.

我与他合了影,并互加了微信,然后就道别.夜晚无事,我给他发去一条信息,想与他随便聊聊,以了解他更多的生存背景,为写作收集素材,并提及他若方便,可来酒店一见.他的住处距离酒店很远,但他还是搭乘出租车赶了过来.他很有礼貌,也很讲究礼数,手拎的塑料袋里,鼓鼓囊囊地装满了各种水果.当得知他单趟出租费,就耗去四十余元,我顿生愧疚,对自己鲁莽地邀约他而心生悔意——我知道,对于收入并不丰厚的他,一二百元,那可是两天风吹日晒的劳动所得.为弥补他的经济损失,我提出通过微信,给他发一个红包,却遭到他的断然拒绝:老师您千万别发!就是发了,我绝对不会领取的.

年纪轻轻的王河丹,为何生育出这么多的儿女?答案很明晰,无非是受到因循守旧观念的影响所致.在农耕的乡村,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依旧是每个家庭的重大任务,是每对婚配男女所要肩负的天然使命.不然,不但自惭形秽得抬不起头来,而且还会屡遭他人的冷嘲热讽.王河丹无论身居何方,都逃不出村野的藩篱,都躲不过乡土目光的盯梢,于是,不管是自觉自愿,还是被逼无奈,他都在这种观念面前束手就擒.他婚后的第一胎是个女儿,第二胎还是个女儿,第三胎孩子在翘首期盼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山摇地动般地降临人世:竟然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喜从天降,忧亦从天而降.王河丹本就沉甸甸的挑担里,又添加进两块分量不轻的巨石.他扛着家庭,犹如扛着一座大山.

王河丹的工作,几经变化,对此,他满怀歉疚,一个劲儿地强调对不起领他上路的人.他现在的职业,并非自行摆摊的个体化劳动,而是效力于一家公司.每天,从太阳东出,到太阳西落,他都要穿戴上“孙悟空”的行头,或站或坐于南湾猴岛有人经过的小道旁,和那些愿意与“孙悟空”合影的人立此存照.合影者以孩子居多,家长大多只负责掏钱.每拍一张照片,收费十元,还要为合影者反馈礼物,而王河丹,仅能从中抽取到一元.也就是说,王河丹每天必须与人并肩一百次,微笑一百次,他的月收入才能勉强攀上三千元.

但王河丹为人不悭吝,更不会为追逐金钱而不择手段.与他见面后的第二天中午,猜想他大概已淡忘拒收我红包的誓言,我不动声色地又给他发去一个红包,继之又苦苦相劝,望他收下,但他依旧不为所动,红包最终还是完璧归赵.离开陵水的前夜,他来酒店与我道别,又拎来两箱满满当当的特产,内装芒果和各式袋装食品等,我坚辞不受,却怎么也执拗不过他——我为他的真情真义而动容,为他精神的高洁美好而感怀.走南闯北,我见过太多的名利之徒,见过太多污迹斑斑迷失的灵魂,而今偶遇王河丹,仿佛是在污秽的江湖旁,发现了一潭清水;仿佛是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亲近了一丛鲜绿.

王河丹很平凡,但平凡中却蕴藏着不平凡.在芸芸众生里,他不显山,不露水,自食其力,默默无闻,却始终恪守着做人的操守与本分,仅这一点,就让我对他心怀敬意.社会需要大树,更需要小草.大树意气风发,小草生机盎然,各有各的价值,缺一不可.我们在仰望大树的时候,切不可漠视和轻贱身旁的小草——正是这些可敬的小草,覆盖了大地的荒芜,营造着人间的绿意,让我们的呼吸变得顺畅舒适,让我们的生命得以根深叶茂.

散文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散文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散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