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特工战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特工战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特工战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特工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特工战

说起8 0 年代中越自卫战, 最为军迷津津乐道地就是双方特种部队之间的对决,被称为“特工战”,那么到底真实的中越特种兵较量是怎样一个情形呢?

越特工部队经多年战争历练

在越军中,特种部队也叫特工队,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50 年代抗法战争期间,当时各地越军挑选了一些精悍的战士组成精干小分队,专门袭击法军的指挥机关和重要的军事设施,取得很大战果.

1964 年,越军将这些零散的小分队集中起来,合编组建为第305 特工师.1966 年,越军又成立了第126 水下特工团,作为专门的两栖作战特工部队.1967 年,越军成立了特工司令部.作为总部直属的独立兵种司令部,将特工部队的地位提高到和步兵、炮兵一样的独立兵种级别.特工司令部负责统一指挥所有特工部队的作战、训练等工作.

到了越南战争期间,越军的特工部队作战更加活跃,给美军的指挥机关、重要军事设施和后勤单位造成了沉重打击,被誉为是“越军的B-52”.越战结束后,越军的特工部队进一步得到发展,鼎盛时达到13 个特工团又1 个空降特工旅,总兵力约2 万人.

越军特工部队的最大编制单位是团( 或旅),每个团约1600 人,下辖3—4个特工营以及若干直属连.每个特工营约400 人,下辖3—4 个特工连.每个特工连约100 人,下辖3 个特工排.

另外,在河内附近还有一所特工学校,专门负责对从普通部队中挑选出的士兵进行特种作战训练,每年可以培训100 名军官和500 名士兵.早期,越军特工部队有一些官兵曾经到中国受训,但到越军特工部队逐渐扩编之后,主要还是越军自己培养训练.

越军特工部队经过多年战争历练,实战经验丰富,战术水准也相当高.特别是善于伪装、善于独立作战、野外生存能力强,战术狡诈多变,非常擅长热带丛林作战,具有很强的越南特色.但相对来说,他们的装备还不够精良,战术也并不精巧全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越特工偷袭破坏我军雷达

在整个“两山轮战”( 注:“两山轮战”是从1984 年开始,中国军队对越南军队控制的中国云南省老山和者阴山众多据点进行的集中拔点作战)期间,越军特工部队最成功的就是偷袭“辛柏林”炮位侦测雷达.

“辛柏林”炮位侦测雷达是中国从英国进口的,是西方国家70 年代中期才刚刚开始装备的先进炮位侦测雷达,主要用来侦测追击炮的炮位和火炮校射,最大探测距离20 公里,对于81 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10 公里,对120 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14 公里.距离探测精度为50 米,反应速度也相当迅速,几乎是对方炮弹才出炮口,这里就能够立即根据弹道解算准确测出所在火炮位置,从而引导我方炮火进行压制.

“辛柏林”在当时是属于比较先进的炮位侦测雷达,中国总共才进口了两台,其中一台就被调到老山前线.自从有了这台炮位侦测雷达后,我军就能迅速确定越军火炮位置,立即给予炮火压制和反击,给越军炮兵造成了沉重打击.

1984 年7 月,越军企图发动大规模反击,夺回老山等边境要点.在越军的大规模反击前后,越军特工队非常活跃,经常潜入我方境内进行破坏、袭扰任务.袭击“辛柏林”雷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984 年7 月4 日深夜23 时许,越军821 特工团406 营7 连一个排潜入我方阵地后方,而后以逐点观察、逐点推进的方式,于次日拂晓到达白石岩山洞.当天,越军特工队对白石岩周围阵地进行了一昼夜的抵近观察,确定了“辛柏林”雷达的位置.

6 日0 时30 分左右,越军特工队除了留1 个组在白石岩负责接应外,其余人员编成4 个组,分路秘密接近目标区,以两个组佯攻我迫击炮阵地,另两个组则从左右两翼夹击“辛柏林”雷达阵地.

2 时30 分,四组越军同时开火,10 分钟后结束战斗.我军方面阵亡10 人,伤49 人,“辛柏林”雷达被毁;越军阵亡1 人,伤10 人.完成偷袭后,越军各组在对伤亡人员稍做处理后,沿原路撤回越方阵地.

事后检查,越军由于对这部雷达并不了解,甚至在战后报告中还称袭击目标是通信台,所以破坏并不彻底,这部雷达很快就修复又投入作战.

但此次战斗使解放军高层大为震怒,据说军委主席就说:他们的特工可以进来,我们的侦察兵为什么不能过去?

于是,解放军就开始从各部队抽调最精悍的侦察兵参战,由此揭开了长达5 年的解放军侦察兵对越军特工队的大较量.

我侦察兵大队的经典之战

根据军委的命令,为了配合在老山、者阴山地区的作战,保障主战场翼侧和边境安全,打击越军特工队的嚣张气焰,从1984 年7 日起,武汉军区( 后并入广州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和空军空降兵先后抽调精干人员,以军为单位,组建了5 批共15 支团级侦察大队开赴南疆,轮番开始执行作战任务.在15 支侦察大队中,战绩最好的是43 军侦察大队.

43 军侦察大队以军侦察机关和各师侦察分队为基础扩编而成,下辖五个侦察连,大队部则以军部侦察机关为基础,再加上从各师抽调的干部组成.进入战区后,改称昆明军区第二侦察大队,直属军区前线指挥部指挥.

这次侦察作战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捕俘,查明情况;巡逻警戒,防止越军、袭扰;保证老山、者阴山主战场翼侧安全.侦察作战开始后,鉴于者阴山战场地雷多、敌人多,而且作战区域植被少,不利于侦察作战的情况,经军区前指批准,侦察大队可以跨出原定活动范围,主动寻找战机积极出击.

在整个作战期间,最精彩的一战,要属1985年3 月9 日,5 连在37 洞北侧的伏击捕俘战斗.

当时,越军为了确保苗皇帝山翼侧和4 号公路安全,在37 洞和隆花各驻有1 个连的兵力.春节前,越军又向这一地区增派了1 个特工连.

3 月7 日晚,5 连观察所发现,越军5 辆汽车沿4 号公路进至37 洞.次日又发现数批越军,大都不携带武器,到我观察所右前方500 米处的水井挑水,加修工事.

第二侦察大队大队长孔见决心乘敌立足未稳,地形不熟,行动警惕性不高,实施伏击捕俘.

侦察伏击群编为5 个组,包括捕俘组、接应组、火力组、指挥救护组.3 月8 日24 时,侦察伏击群冒雨出发,于9 日凌晨4 时到达1683 高地北侧无名高地.经现地观察,发现水井附近怪石林立,很适合掩蔽捕俘手,捕俘手便掩蔽在距离水井仅3 米的玉米垛里.随后,从上午10 时到下午16时,先后有7 批26 名越方群众,进入伏击圈内割草、打水、放羊,最近的距离我军捕俘手仅有3 米,但捕俘手一动不动,始终没有暴露.

17 时,7 名越军从阵地上下来,1 人走向水井,5 人向旁边玉米垛走去.就在第一人到了水井边打水时,捕俘手张安林等人猛然跃出,一下子将其扑倒,与此同时,捕俘组其他战士迅速开火,将搬玉米垛的5 人全部击毙.

听到响,远处1 人转身就逃,被我担任掩护的战士将其去路堵住,将其俘虏,并押带撤离.这时,垭口越军听到动静,开始用轻重机射击.捕俘组立即押着俘劣向山脚撤离.快到山脚时,1名俘劣顽抗不走,因山高路滑,追兵迫近,情况紧急,捕俘组将其就地击毙,押带另1 名俘虏撤离.

这时,指挥组呼唤后方炮兵火力对追击之敌和37 洞驻兵点进行拦阻和压制射击,毙伤越军20 余名.当捕俘组将俘虏交给接应组时,俘虏乘机逃跑,由于尾追而来的越军火力猛烈,追赶已经来不及,只好将其击毙.

火力组也随即开火掩护捕俘组和接应组撤离,当场击毙追击的越军24 名.捕俘组和接应组在火力掩护下迅速撤离,于18 时30 分,参战人员全部撤回境内.

这一战,侦察大队以无一伤亡的代价击毙越军31 人( 另引导炮兵毙伤敌20 余名),在战术上充分体现一个“快”字,整个战斗定下决心快、组织战斗快、完成准备快、打得快、撤得快.

从发现情况、部署战斗到撤回国境,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唯一的不足就是可惜未能带回俘虏.而此战的对手就是越军的特工连,31 :0 的战绩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中越两军特种部队的战力高下.

( 摘自《国防时报》)

——/附录/——

解放军特种部队简史

到上世纪80 年代,解放军还没有特种部队的编制和番号,通常还是由侦察部队来承担类似特种部队的作战任务、例如,解放战争期间,渡江战役时,第三野战军组织了先遣侦察大队,由军侦察营的两个连和各师侦察连中抽调的三个班组成,携带补给和电台,先期渡江,侦察敌情,并在主力渡江时在制高点点燃火堆指引方向,同时策应主力渡江.电影《渡江侦察记》就取材于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也有两个由侦察部队创造的经典战例,根据这两个战例拍摄了电影《奇袭》和《奇袭白虎团》.

解放军高层开始对特种作战方法感兴趣是在上世纪80 年代中期.解放军高层意识到,下一场在中国边境附近进行的战争,将会是一场非常短暂的军事行动,远不及动用大规模部队和人力的传统战争.与越南作战的经验表明,在进行这种战争的过程中,大量的部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无法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手,但与此同时,敌人的小股分队又会不断地进行袭扰破坏行动.中国军方已从越南特种部队制造的教训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988 年,广州军区出现了首支快速反应部队,其承担的正是特种作战任务.此后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其他军区的侦察部队也被改编为特种部队,并开始演练特种作战战术.之后,解放军特种部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特工战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特工战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特工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