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与梅西安《世界末日四重奏》第一乐章的创作手法与两处笔误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这篇西安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梅西安《世界末日四重奏》第一乐章的创作手法与两处笔误

胡银岳[1]

一、关于梅西安及《世界末日四重奏》

梅西安(OlivierMessiaen,1908-1992)是法国现代派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法国阿维尼翁(Avignon),是诗人塞西尔·索瓦日(C€閏ileSauvage)之子.梅西安的成长离不开教会,是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

1940年,加入法军作战的梅西安被德军俘虏,被囚于德、波边境古力兹城的战俘营.狱中创作了《世界末日四重奏》(Quatuorpourlafindutemps),这个奇异的组合是因为当时同营的难友中各有一位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演奏者.作品根据圣经的《启示录》而创作,全曲共分为八个乐章,分别是:《水晶仪式》、《宣告末日的天使歌声》、《鸟之深处》、《间奏曲》、《耶稣永恒的赞歌》、《七支小号的复仇女神之舞》、《末日虹光散发的色彩》和《耶稣不朽的赞歌》.本文分析第一乐章.

二、关于梅西安的创作手法

1944年,梅西安在自己的著书《我的音乐语言》中对自己的创作技法从主题、节奏、和声三个方面做过详细的描述.为了说明在这部作品中的体现,做了以下整理.

(一)旋律方面:主要采用民谣、圣歌、印度音乐素材和鸟的叫声等作为素材.

(二)节奏方面:希腊及印度的节奏都对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可逆行节奏”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节奏型.

例1中附有“+”的是中心点,逆行后的节奏型是相同的,因此称之为“不可逆行节奏”.

(三)和声方面:属音上的和弦、泛音和弦、四度和弦及有限移位调式和弦是主要和声来源[2].

(1)属音上的和弦(2)带有倚音

(3)泛音和弦(4)四度和弦

(5)有限移位调式和弦

三、《世界末日四重奏》第一乐章的创作手法

前述已经提到梅西安在《我的音乐语言》中对自己创作技法的描述.因此本文也从旋律、节奏、和声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

(一)旋律特征

四件乐器的分工明确,主题主要由单簧管演奏,小提琴作为陪衬声部作呼应.主题的素材来源是“小鸟之歌”(可参考第三乐章).乐曲开始的前三小节中出现的三种特色音型贯穿了全曲,这三种音型在运用中并非遵循了一种严格的规则,也体现了较大的自由性.

1.音型a

音型a中平行、级进、小跳和大跳相结合,是一种“鸟”的主题,“commeunoiseau”(法文)也是“像鸟一样”的意思.

2.音型b

音型b截取了音型a中的后部分的动机,节奏上采用了三连音,最后的大跳扩大了音程,显得更加活跃.

3.音型c

音型c时值均用八分音符,节奏上显得相对平静,采用减五(增四)度音程为主,加入小小三度和七度大跳进行调节.

之外,在倒数第37、38小节,连续出现了有限移位调式的一、二、三号三种音阶的进行:

从以上几例可知:

(1)在音程方面,增四度和大七(减8)度[1]音程在旋律中的大量运用是其一大特点.

(2)在演奏技法方面,颤音(音型a)、跳音(音型b)、连音(音型c)相结合是其特点,也体现了其对比性.

(3)在节奏方面,相对而言也比较规整,除了前后音符时值成倍的关系较多之外,加入切分音和三连音的节奏进行调节.(参考音型a和音型b)

作为陪衬的小提琴声部是针对主题的一种对位式写法,在主题的稀疏处、休止处以及延长音等处插入,具有一定的自由性.针对单簧管主要使用中音音区,小提琴则完全处于高音音区,似乎是一只活跃的小鸟的“拌嘴”.

其短小的陪衬“主题”基本以一个增四(减五)度[2]音程、一个减三和弦和一个半音阶构成.

1.增四(减五)度音程

2.减三和弦

3.半音阶

从以上谱例可知,演奏方法主要以跳音为主,在减三和弦处有连音的出现.形成“跳音”和“连音”的一种对比.

与其他声部相比,在节奏方面也比较规整,前后音符时值基本是“相等”或“成倍”的关系.(可参考以上3例)

(二)节奏特征

除了上述分析的主题方面的节奏特征,梅西安的“不可逆行节奏”主要体现在大提琴和钢琴声部.

1.大提琴声部

针对小提琴和单簧管声部的相对自由性而言,大提琴和钢琴声部却充分保持了它们的严格性.大提琴的严格性主要体现在音的素材和节奏两方面.

(1)素材方面

全曲只用了五个相互具有全音关系的音组,这个素材属于有限移位调式的第二种.

上述五个音按顺序从头至尾一直进行反复,根据笔者的确切统计,共反复了21.8次(第22次反复至第四音为止).

(2)节奏方面

使用了两种(下例的A和B)“不可逆行节奏”的结合型.例:

全曲突破了小节线的划分,至始至终都是上述节奏的反复进行.为了便于论述,对以上节奏的每一个音符进行编号,共有15个音符.并以€Mc为最小时值进行计算,合计有33个€Mc的时值.

根据笔者的详细统计,全曲的共反复了8.45次(总长度为33个€Mc中反复至第15个€Mc).

另外,在演奏方法方面,单一的中音区四度泛音贯穿了全曲;与前两个声部对比,只有连音奏法,没有出现对比性质的跳音奏法;与连音具有相同性质的滑音奏法有多次出现.因此,此声部更强调了单一性而非对比性,是中间声部特征的一个体现.

2.钢琴声部

节奏共用了17个音符,可分为五组,到第十二个音符为止分三个音一组,是四组短小的“不可逆行节奏”.第十三音开始是第五组,时值递增式进行.以“€Mc”为最小时值进行计算,17个音符合计有24个“€Mc”长的时值,见例10.

以上节奏在全曲反复了10.8次(17个音符中反复至第14个音符为止).

(三)和声特征

和声特征主要体现在钢琴声部.

全曲共用了29个和弦.笔者依次标号并对29个和弦逐个进行了分析.梅西安特色和弦用了三类,即有限移位调式和弦(十二个)、属音上的和弦(包含倚音,共六个)、四度音变体和弦(一个).特征和弦以外的大致用了两种,三度叠置和弦(含附加音,共八个)和五声音阶和弦(两个).

以上29个和弦结合前述由17个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在全曲反复了5.8次(反复至23个和弦为止).

四、两处“笔误”

(一)“笔误”一

“笔误”一出现在大提琴声部,根据大提琴声部使用的五音素材和节奏的反复原则,笔者发现在节奏的第七次反复中,序列为第五的“€Mc”出现了差误,写成了一个“€Mb”的时值,即

上述差误,从横向的整个旋律原则和节奏原则无法解释其为有意的延长,从纵向的和声原则也看不出有其延长之必要.梅西安自己在著书《我的音乐语言》第六章的第七节——节奏的持续音——中对《世界末日四重奏》有详细的解说,其中就讲到大提琴声部节奏的持续性.因此,此处多余了一个“€Mc”的时值乃“笔误”之一.梅西安在创作本作品时并非用“电脑”进行自动的排列,上述节奏进行人工排列时难免发生差误.

(二)“笔误”二

“笔误”二出现在钢琴声部.根据钢琴声部使用的和弦和节奏的反复原则,笔者发现在和弦的第六次反复中,序列为第三的和弦被遗漏,使得第六次的和弦反复变成只有28个,即

上述差误,从横向的旋律原则和节奏原则无法解释为何遗漏,从纵向的和声原则更看不出其遗漏的原因.梅西安在自己的著书《我的音乐语言》中也同样提到钢琴声部的和声乃是与周围无关系的一种反复.因此,笔者认为此处乃是“笔误”之二.

五、结语

通过对《世界末日四重奏》第一乐章的分析,梅西安的主要创作手法在1940年创作的这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品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都有很突出的特点.在旋律手法上采用了具有“鸟鸣”特点的音型,单簧管和小提琴相呼应实现了鸟的对话.在节奏方面,“不可逆行节奏”以及固定节奏型的重复是其突出的特点.在和声方面,根据有限移位调式建立的和弦以及属音上的和弦、四度音和弦是其主要的和弦来源.

作品的主题非常活泼,具有律动性.或许正因如此,作曲家使大提琴和钢琴作为背景声部处理,在素材、和声与节奏方面采取了“机械式”反复进行发展.这种反复赋予了作品一定的统一性,但却使得某些声部过于呆滞,缺乏一定的音乐性.并且这种人为的机械方法在反复中难免出现差误,因此上述两个声部(小提琴、钢琴)均造成“笔误”.梅西安应该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疏忽了.

不过,这两处笔误并不影响整个乐曲的结构和音乐性,因为似乎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它仅仅是一个“背景”.梅西安独特的主题、和声和节奏特点完全赋予了这首作品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不愧为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两处“笔误”丝毫不影响梅西安作为世界作曲大师的伟大地位.

参考文献:

[1]梅西安.杨立青译.我的音乐语言.第四部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张宝华)

西安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西安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西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