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天津市新型城镇化类论文范文资料

本论文可用于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新型城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天津市新型城镇化

[摘 要]文章在对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构建出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5—2014年天津市宏观统计数据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平稳,各子系统均呈现有序攀升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5年天津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时间序列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9039

近年来天津市各区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为龙头,通过“三区联动”“三改一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大城市周边农村城镇化建设道路,有效地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和资金的桎梏,促进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拓展了城镇发展空间,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结合学者们对与新型城镇化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构建出由3级、27项指标构成的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与改进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指标体系的各级权重进行科学的赋值,具体结果见下表.

根据该指标体系,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对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由于天津市是在2005年实施以“宅基地换房”模式为代表的示范小城镇建设,由此开启了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篇章.因此,本研究选取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研究对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纵向研究,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1天津新型城镇化进程综合分析

由图1可知,2005—2014年天津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由此,可根据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进程,将天津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11第一阶段:快速发展时期

该时期的时间跨度为2005—201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幅度较大,综合评价分值从00091提高到00510,平均增长率为1446%.该阶段城镇化建设出现了加速提升的现象,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是外部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滨海新区发展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标志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由此聚以大飞机、大火箭、大炼油、大机车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纷纷落户滨海新区,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粮油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八大优势产业,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也逐渐出台.这些外来的重大项目建设者以及高端科技人才在推动天津市城镇人口增长的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人才和技术的重要保障.

其二是内部因素,天津市本着“宅基地换房”这一城乡统筹发展创新思路,按照“试点先行、逐步展开”原则,在以东丽区华明镇为代表的“三镇两村”共37个行政村开展了第一批农村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在第一批示点建设取得成功后,天津市在全市小城镇建设中进行了大范围推广,区域从近郊扩展到远郊.在此基础上,天津市不断丰富示范小城镇发展内涵,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农民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收入不断提高,小城镇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随后,天津开展了以“集改股”“农改非”“村改居”、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内容的“三改一化”改革,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而后,天津市政府提出建设村镇银行,这一举措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项重内容.截至2014年,天津市已完成了涉农区县的村镇银行全覆盖,远远领先于全国水平.这些“草根银行”坚持“本土化、民营化、专业化”的经营理念,融入当地、扎根基层,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示范小城镇建设到“三区”联动,到“三改一化”,再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这四个步骤,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为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道路,提供了发展动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独具天津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12第二阶段:平缓上升时期

该阶段涵盖2010—2014年,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开始趋缓,综合评分从00510增长到00703,年平均增长率为884%.本阶段发展减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尤其作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经济危机对天津市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再加之过去天津以石油、天然气等重工业以基础,而为了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占据新一轮的改革制高点,以及生态环境的需要,“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天津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不再以为追求数量上经济增长为诉求,而是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2天津新型城镇化子系统进程分析

根据上页表可知,本文将天津市新型城镇化体系划分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三个子系统.从2005—2014年的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进程来看(见图2),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而说明了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为了进一步分析深入阐释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特将其三个子城镇化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解.

21经济城镇化建设表现突出

天津市的经济城镇化建设在最近10年以来表现优异,综合评分从00157到01131,增长了62倍.从整个经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程度保持一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2005—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经济城镇化的发展势头迅猛,综合评价得分从00157发展到00839,5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986%.其二是2010—2014年的平稳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综合评价得分从00839发展到00031,年平均增长率为774%,虽然这个阶段受到了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但从新型城镇化的三项子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城镇化发展势头最为强劲,仍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为天津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并且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22社会城镇化建设平稳有序

社会城镇化发展在这10年来始终保持着稳定发展的趋势(见图3),其年平均增率达到了1591%,与天津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速度基本相当,这一结果反映出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稳妥、有序的发展态势.在社会城镇化体系中,分别包括人口发展、服务与设施以及社会保障三个子系统,其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28%,1832%和1080%.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人口发展子系统的发展情况表现最佳.虽然综合评分比其他两项子系统都低,但呈现逐年持续加速攀升的态势,并且综合评分逐渐向二者接近.第二,服务与设施子系统的发展速度次之.在整个时间序列中2010年的综合评分出现小幅回落的现象,而后又重新回到上升通道之中.第三,社会保障子系统发展相对缓慢.虽然该子系统在相对起点较高,其综合评分均高于其他两项子系统,但其后续的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在2013年还曾出现过回落,但总趋势仍属于持续上升.因此,天津市在今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注重逐步加强和深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23生态城镇化建设发展滞后

天津市在生态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成效不够显著,其发展趋势基本呈现持平状态,10年间仅从00057增加到00086,年平均增长率仅有476%,是三个系统中增长最为缓慢的.其中,城市绿化子系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49%,环境治理子系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7%,由此可见,两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远低于天津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绿化方面尤为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天津市从重工业向轻工业的转型较晚,直到2012年开始,天津市委、市政府才将工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轻工业上来;二是天津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天津市示范小城镇建设从2005年底开始实施,而政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政策直到2013年8月才颁布了美丽天津建设纲领,随后“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出台.

3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研究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指出天津市为了实现城乡和区域的协同发展,在“一轴两带三区”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基于天津城镇人口和城镇发展的特征,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总体规划》描绘了天津市新型城镇化的宏大前景,搭建了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架构.

31经济城镇化发展趋势

311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转变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改造.逐步淘汰技术、产能落后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都市型工业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就业容量,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城镇合理流动.大力发展服务业以促进就业,增强吸引力使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津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服务业的规模、水平不断扩大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312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

在强化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注重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滨海新区和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对研发机构、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尽快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提升金融、商贸、科教、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职能,适当发展都市型工业;推进周边新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高新产业和现造、物流、商贸产业,着力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中心城镇和小城镇要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

32社会城镇化发展趋势

321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合理设置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落户条件.根据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考察其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城镇社会保险参保年限等条件,引导转移人口顺利落户城镇.全面放开其他城镇落户限制.除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外,其他区县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有合法稳定住所,与居住地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依法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人员及其父母、配偶、未成年子女,均可将户口迁入居住地.

第二,逐步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全覆盖,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有意向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

第三,确保随迁子女在教育上享有平等的权利.逐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在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等教育阶段接受教育的权利.各区县政府部门及城镇公办中小学需要制定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提供相应的财政经费保障.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以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可在公办学校统筹安排接受教育.

322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

第一,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疫情处理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使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能在城镇社区享有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免费的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服务以及均等的医疗救助服务.

第二,推进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升级.不断完善城市快速路网和干支路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逐步推进地铁线建设,力争到2020年,天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75公里.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的力度,在公交线路设计上不断优化,智能公交不断发展,公交服务向村镇不断延伸.健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加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力争到2020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提高到60%.

第三,加快区域公路网的建设.建设以大型海空港和综合运输枢纽为依托,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城际(市)轨道交通和管道运输网为骨架,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安全、便捷、舒适、机动、经济、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市内城镇间和与周边城市群间的交通联系.

第四,通过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大量的廉租房、公租房、租赁补贴等保障措施解决其城市居住难题.完善商品房配建保障性住房政策,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应当按商品住房总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按规定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第五,增加城镇天然气覆盖率,加快建设城镇天然气管网、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站等基础设施,开发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在相应城镇建设发展大中型沼气、生物质燃气.采用分布式能源加强城镇建设与改造.为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切实保护城镇水源地,并加强对供水设施的升级改造.

323稳步推进社会保障的全覆盖

天津市要逐步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适度降低社会保障缴费费率.

在医疗落实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职工均等的基本医疗保障,鼓励转移人员积极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将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转移续接至城镇社会体系之中.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完善的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完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互补融合,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区县级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设施建设.根据城镇老龄人口分布状况,科学布局养老机构,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建设.促进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积极探索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新模式,大力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

33生态城镇化发展趋势

331注重绿色生态城镇建设

在城镇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在城镇建筑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推进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认证并加以大范围推广.着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提倡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加快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为特色的可再生新能源体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施区域联防联控联治以防治大气污染.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保护好森林、湖泊、湿地,改革农村废弃用地、污染用地、废弃工矿用地为生态用地,使城市生态空间得以扩大.保护城市大山水格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品质,优化公路铁路沿线景观,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绿道网络.

332注重人文城镇建设

发掘城镇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展现地域文化差异,尊重山水格局,坚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增强城镇的人文魅力,将其打造成具有厚重历史底蕴、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文空间.注重旧城的文化保护,尊重其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特色、传统风貌,加强周边环境治理.将民族传统文化因素融入新区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人文与自然的融合.注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和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复兴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设立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发展委员会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ghsndrcgovcn/zttp/xxczhjs/ghzc/201605/t20160505_800839html,2014-03-17/2017-08-20.

\[2\]天津政务网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EB/OL\].http://wwwtjgovcn/xw/tztg/200610/t20061022_270146html,2006-10-22/2017-08-20.

\[3\]张新民四级体系提升城镇化水平\[N\].天津日报,2006-08-15(1).

\[4\]徐林,曹红华从测度到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星系”模型及其评价体系\[J\].公共管理学报,2014(1):65-74.

\[5\]景普秋省域特色城镇化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15-20.

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新型城镇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新型城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新型建筑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