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类论文范本 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须让经典诗文进好课堂类论文范本

本文关于传统文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须让经典诗文进好课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指导.然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尚不如人意.譬如,不少学校、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还较为淡薄、方法还比较单一、内容的阐释缺乏时代观照等.中华经典诗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精品和精神瑰宝.相比其他国学经典作品,中华经典诗文更具可读性、浓缩性和大众性.经典诗文进好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好汉语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思想品德、健全人格修养等,因而,可以将其视为改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个突破口.

鉴于当下我国教育情境,经典诗文的学习不能过于仰仗学生的课外阅读或过分依赖学生的自觉与兴趣.只有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落实于各种教学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才有坚实的基础.目前,人们对哪些经典诗文进课堂并无根本分歧,只是在某些具体作品的取舍上存有差异——毕竟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思想层面的东西因人而异.而新近成立的国家教材委员会有利于为哪些经典诗文进课堂的问题作顶层设计.这里最关键的是经典诗文怎么进课堂的问题.

或许因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没有被重视,抑或由于当下的应试氛围仍然浓厚,实践中,经典诗文“传道”的纯粹性与深刻性缺乏问题还较为突出.比如,经典诵读往往做做样子,未与作品深入“对话”,认知图式尤其思想灵魂未受到必要的重构与提升.对此,相关各方起码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师生、家长要认识到学习经典诗文的意义与价值.经典诗文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好经典诗文,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培养国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换言之,经典诗文带给人们许多正能量的东西,学习经典诗文于己于人于社会皆有利.“授业解惑”自不用说,其“传道”即传承的文化认同和人格操守更具价值,而“传道”在当下尤显迫切与必要.当然,人们认识的提高既需要个体的自省与体悟,又有赖于他人的影响与启迪.而让师生和家长实实在在体会到学习经典诗文的种种好处,社会各部门责无旁贷.近年,央视成功研发、举办中国诗词大会可谓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须搭建支撑经典作品进课堂的长效机制.在一些学校课堂,学生愁眉苦脸地背诵诗词歌赋,教师一脸麻木地照本宣科,作业是“抄书”“默写”,这显然不是经典诗歌进课堂的初衷.要确保学校履行好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与学校一道,共同在考试制度改革、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推出新思想、新举措,并用透明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将其固化,切实构建起经典诗文进课堂的有效运作机制与保障机制,从而打压、平抑一线教学人员的教学功利主义,使得经典诗文有更广泛、更通畅的渠道展现其应有的魅力,进而促成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再次,学校应大力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当下,很难完全杜绝将经典诗文作为考试内容.甚或说,为了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必要将一些重要的经典诗文加入国定课程、地方课程并进入考试视野.当然,为了整体彰显学校课程体系的功能,在现行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有必要开发一些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使之与国定课程、地方课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比如,学校可以组织编写经典推荐书目,并将这些内容列入学生考试和学校考核范围,要求每个年级每周必须有一至两节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等等.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等紧密结合,让学生从认知经典到感悟经典,达到以诗文辅德、以诗文促雅,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气质修养和人文素养.

最后,教师要避免以应试的方式来教学经典诗文.以应试的举措教学经典诗文,容易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矮化、虚化.唯有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才可能让经典诗文熠熠生辉,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事实上,一些学校已经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如江苏大学附属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积极引入“四化”教学方法:(1)”诵读化”,诵读为主,理解为辅;(2)“情境化”,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经典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经典,学经典,身心受到陶冶,激发对经典的热爱之情;(3)“故事化”,用经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诗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并受到教育;(4)“生活化”教学中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经典与学做人联系起来,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四化”教学方法有利于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王守仁曾说,“为学大病在好名”,意指读书要摒弃功名思想、做学问要身体力行,这才是真正的“继往圣绝学”.师生、家长的认识在多大程度上达此境界,笔者不便评判.而这种思想境界无疑是优秀传统文化顺利走进课程、进好课堂所需要的.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证方略的综合研究”[编号:JGLX15 - 087]).

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传统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2、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4、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5、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6、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