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教学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操作范式浅探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该文是关于学科教学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操作范式浅探

李飞 陈伟

【摘 要】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操作范式的评价框架中,评价具有“从分离走向融合,由重甄别、选拔走向促学习、重发展,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从讲练结合走向教学评结合”等五个特征,基于其评价特征的基本认知,我们建构了其课堂操作范式的整体格局:“三环四步”教学格局.

【关键词】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框架特征;“三环四步”格局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主动发展优化教与学评价的研究”(课题编号:ED23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2-0022-03

作者简介:李飞,中学政治一级教师,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现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陈伟,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武进区教科研先进个人,现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当前,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短板,它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课堂中存在着目标不明、教学无标、有评无价等问题:流弊已久的侧重甄别、筛选功能的课堂评价,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良好的课堂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又是诊断、调控、导引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为了提高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政治教研组在江苏省常州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主动发展优化教与学评价的研究”的实践中,深入分析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框架中评价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指引进行了课堂操作范式构建的探索.

一、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框架中评价的五个基本特征

我们课堂评价的总体要求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内容全面化、时机全程化”,我们认为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应基于“过程”与“发展”相结合的价值取向来建构课堂评价框架,其评价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教学评价由分离走向融合

本框架中的评价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学、评之间形成动态循环回路的关系,围绕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学、评这一“教育三角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评价引导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如教学“政府的职能”,在课程评价标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的要求下,我们选择恰当的生活资源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政府的职能,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同时以评价标准的达成情况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并及时调整.

教学评价由分离走向融合,就是改变“课程——教学——评价”这种由此及彼的线性关系评价,使之成为教学评一体互动,评价内在于教学,评价主要由学习的主体——学生来实施.

2.由重甄别、选拔走向促学习、重发展

教育呼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现实中的教学却引导学生走在一条狭窄的歧路上:课堂普遍存在“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现象,教师将基础教育的价值依附于重甄别和选拔的高考上,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跋涉靠的是知识的记忆与积累,高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现代社会极为推崇的素质被边缘化了.因此我们评价框架中主张评价由重甄别、选拔走向促学习、重发展.

如教学“多变的”,采用活动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房地产去库存的原因和措施写一篇时事小论文.教师从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阐述表达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各小组进行了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由重甄别、选拔走向促学习、重发展,追求的是促进学习、关注发展的价值取向.评价,不再是压抑学生的基点,而是成为解放学生的起点,成为每个学生全面地发展、有个性地发展、主动地发展的起点,进而建构起发展的过程.

3.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单一评价一是评价方式被窄化,评价被窄化成考试,考试被窄化成纸笔测验,纸笔测验被窄化成客观式测验.二是评价内容片面化,鼓励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导致评价重双基而轻过程与方法.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化,学生常被排除在评价之外.

多元评价是指基于课程目标的多维性下的评价内容多维、方式多样、主体多元.如教学“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评价表:

多元评价首先是评价内容多维,政治学科课程应在学科概念、知识观点、学科能力、学科探究、学科过程和方法、学科态度情感和学科素养形成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方式多样,从评价过程看包括引入新课前的前置性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及学习后的终结性评价等.

第三是评价主体多元,政治学科课程的评价主体应包括校长、教师和教研部门、家长等,特别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以体现评价主体的交互性和多元化.

4.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中的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就是指在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之后,在教学设计之前完成.它以课程标准为思考的起点,根据标准中所要求的相应的学习结果制定学习目标,进而确定目标达成的证据,然后判断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目标的距离,再根据证据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成为发现证据的过程.

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例,“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教学难点,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表述简单、笼统,教师在深层次理解课程标准、领会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教学评价标准:(1)知道什么是人为事物联系,能说出人为事物联系与主观臆造的联系的区别:(2)能说出人为事物联系的产生过程,能举例说明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3)能举例说明人为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的方法论意义.然后根据教学评价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政治学科这种“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方式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评价,以评价驱动组织教学活动,整体指向目标的达成,围绕目标通过评价的驱动使教学活动不断增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5.从讲练结合走向教学评结合

传统政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复习旧知、传授新知、讲解例题、解答习题:学习变成接受书本上正确的学科知识体系,运用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解决大量习题:优秀教师的标准变成“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精讲的目的是多练,多练的目的就是理解和记住基础知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要从讲练结合走向教学评结合.

例如,在进行“我为当地政治建设献良策”这一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就这个建议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等方面设计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活动.

这种从讲练结合走向教学评结合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探究,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政治学科学习活动,体验和发现政治学科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探究过程中引入评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让学生主动进行政治学习,合理、自觉地判断自我的政治学习思维以及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调整,加深对学习主题和学习过程的理解.“教学评结合”的评价,是“为了学习的评价”,它对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回流作用,导向学习过程的不断修正,通过回流作用,评的过程与教和学的过程交互融合在一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

二、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的实践

基于以上对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特征的基本认知,我们建构了政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整体格局:“三环四步”教学格局.“三环”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依据课标,参考学情,师生共同评价中定标: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评价中达标: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评价中验标.“四步”主要指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教师设置情境并于情境中评价,学生依标自学并相互评价;学生合作探讨,交流评价,教师评价指导学习:小组展示学习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完善: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为主,“教”为从,学而后教,教师始终是站立在学生身旁适时指导的共学者和评价者;自学为主,互学为辅,先自学后合作,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的生命体和评价人.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讲,“教学评一体化”政治教学的实质是常规教学的科学化和生命化——有效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评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学习,立足师生生命互动.下面是实例展示.

1.分解课标,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师生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效果.教育评价则是通过不断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和改进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叙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制定、教学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起着指导和统领作用.制定明确、具体而全面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分解的核心即“呈验”,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名词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估任务验收目标达成程度.在学情与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呈现课标内容,制定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以《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例,根据教学经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教学难点,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表述简单、笼统,我们在深层次理解课程标准、领会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如下步骤:

(1)知道什么是人为事物联系,区分人为事物联系与主观臆造的联系:

(2)分析人为事物联系的产生过程,理解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懂得人为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的方法论意义.

被分解后的目标,“知道”“区分”“分析”“理解”“懂得”这些行为动词具体可行,有利于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得以落实.目标分解同时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从1到3呈阶梯式布局,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

2.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原则上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置,为简化教学设计流程,可将评价设计镶嵌在教学活动设置之中.其基本教学思路为:实现目标一的教学活动——评价目标一的方式及标准——调整或补救教学:以下目标二、目标三与此相同(如下表).

【教学活动】以目标一为例,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比较、分析和思考,正确区分人为事物联系与主观臆造联系,从而获得对人为事物联系的学习.

案例一: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其中一枚做钉帽,恰巧这枚铆钉被用来给该国元帅的战马钉马掌.在一次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马掌脱落,但元帅并不知情,仍继续追赶敌人.不久,马因脚伤太重而马失前蹄,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乱马踩死.顿时,群龙无首,军队大乱,敌军趁机反扑,一举灭掉了这个国家.据说该国家被灭的这天是13号,也就是传说中的耶稣受难日.

活动一:学生自主审读案例,找出其中的“联系”,比较人为事物联系和主观臆造联系的区别.

【目标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其评价标准设计如下:

【反馈调整】

从目标的达标程度和学生的反馈中,我们发现,对于主观臆造的联系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学生掌握情况有所欠缺,因此在活动一之后进行了补偿教学:

“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通过该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深刻理解主观臆造的联系.

结语:

在“基于学生主动发展优化教与学评价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政治学科教学因评价手段的介入,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化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本位意识,使课堂呈现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助、共赢、良性的形态,“三环四步”教学格局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治的状态,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抓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然而,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形态在建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分层次实施教学及课堂评估的问题、小组内量化评价的合理性及操作性问题,等等,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道路上走得再谨慎一些,理性一些,科学一些.同时,也敦促我们走得更快一些,想得更多一些,做得更实一些.

(编辑:胡璐)

学科教学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学科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学科教学方面论文范文。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