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前行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一国两制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前行

文|香港《今日中国》杂志社

时间是公正裁判,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打破了唱衰香港的预言.20年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香港居民男女平均寿命双双位居全球前列.

香港三位企业家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繁华依旧.

对“一国两制”有信心的人是最终受益者

从福建到香港,从美国威斯康辛州到香港……香港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施子清和他的四个儿子,无论身在何地,都心系祖国、扎根香港.施家一门五杰投身“一国两制”事业20年,深切地感受到,当初对“一国两制”有信心的人,是最终的受益者.

这个由施子清白手起家从纺织业发展起来的家族,虽不那么人尽皆知,但有一个特殊的名号——政协世家,“施门五父子,全家皆政协”,在回归初期的香港商界家族里并不多见,传为佳话.

“我们家在商界中算是特别,父亲施子清做了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亦担任北京市政协常委.”施荣怀对记者说,大哥施荣怡现任河南省政协常委,三弟施荣恒现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四弟施荣忻现任深圳市政协委员.

施子清垂范于前,四子克绍箕裘,一直关心祖国发展与香港繁荣稳定,并在社会、民生、经济等多个范畴出谋划策,做出自己的贡献.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移民热逐渐兴起,每年移居海外的香港人都在两三万人以上.当时施家已经是身价过亿的商界新贵,带着一大笔钱移民对于他们一家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么,是移居海外还是扎根本土?

虽然当时香港社会充满着不安与焦虑,然而作为较早从内地移民香港的实业家,施子清的内心很坚定.一次家庭决定了这个家族的发展轨迹.施子清召集全家人开家庭会议,“当时我说,如果你们要移民,我一定接受你们的意见,并且每人可以带走一笔家产.但我是不会离开香港的.”施子清回忆道.

父亲的提议让施家兄弟感觉有些吃惊.开始屋内显得很安静,“其实父亲是在试探我们.”施荣怀说,最后我们当然选择留在香港,并且只保留了香港身份.

20世纪80年代初,乘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施子清先后在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江西等地投资办厂,投资网络遍及全国.四子分别在地产、投资、贸易、证券等支柱产业深耕.在施子清带领下,恒通资源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进出口贸易、纺织、工业、房地产、证券业为主的多元化企业.

“家族生意越做越大,也是得益于‘一国两制’,得益于与内地的了解与合作,得益于我们对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施荣怀感慨地说.

“一国两制” 妙不可言

老牌英资洋行太古集团是一家从英国利物浦起家发展至今的庞大企业.集团主席史乐山说:“太古集团过去20年投资香港与内地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充分信心.未来,太古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

太古系迄今已有200年历史,1870年踏足香港,曾与怡和、和记及会德丰并称为四大英资洋行,一度掌握着香港的经济命脉.20世纪50年代,太古集团以香港为基地拓展业务,至1997年香港回归后,精准把握时机,与香港经济一同成长,如今旗下产业横跨航运、航空、地产、零售、冷藏、农业、贸易及实业等领域,在港上市公司的市值已逾2000亿港元.

“香港回归后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史乐山说,“回望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的报纸对香港前途充满各种担忧,没人谈论或预计到香港今日会成为新股上市集资额连年称冠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成就显然要归功于香港与内地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

史乐山说,20年来,香港的变化之处主要体现在城市“外形”方面,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港,其法治、廉洁、多元等核心价值并未改变.他认为,“一国两制”的实践对保持香港的活力与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政策,妙不可言.”史乐山表示,“当时香港与内地均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改革的道路上,他们从不同的位置出发,但可以预见未来将逐渐交汇.‘一国两制’则有效地保证了双方在一个框架下,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成绩各自向前发展.”

基于对香港前景的信心,太古集团在港的生意越做越大.目前,它除了是国泰航空的东家、太古糖的生产商、金钟地标太古广场的经营者.集团旗下位于港岛东的住宅项目太古城也多年成为反映本地楼价走势的指标屋苑之一,附近由工厦改建而成的太古坊则逐渐成为港岛区新兴的商业中心.

“香港回归为太古集团开启了很多机会,集团各项业务规模在回归后均显著扩展,未来也将继续大力投资香港业务,包括地产、饮料及增设国泰航空的航线等.”史乐山说.

今年61岁的史乐山于1980年加入太古集团,至今已在香港度过37年时光.“香港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我绝对会继续留在这里.”他表示,“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不断合作,过去20年的飞速发展受惠其中,相信未来20年仍将有很多机会!”

以匠心传承百年不变的味道

老式的方桌与白瓷方砖、嗡嗡作响的古旧吊扇、醒目的隶书体红色招牌,墙上还挂着创始人泛黄的照片……“藏身”于深水埗陋巷中的百年老店公和豆品厂,怀旧气息夹杂着豆香飘散开来,不足20平米的铺头几乎时刻座无虚席.公和豆品厂由骆邦在1893年创办,香港回归前夕,骆家后人欲将店铺转让.从小吃着公和豆腐花长大的街坊苏崇廉为传承这份熟悉的味道,毫不犹豫地接手经营.

“我当时对香港很有信心,因为这里地少人多,人总是要吃的,只要你做得好吃,就不怕没生意.”苏崇廉说,“现在看,我的选择是对的,这20年来香港经济发展得很好,公和的生意越来越旺,特别是‘自由行’推出以后,内地客更多了.”秉承原汁原味的这家百年老店,于2016年荣登权威美食指南米芝莲的街头小吃推荐榜单,为原本热闹的店铺又吸引来一批批新客.

在香港,类似公和豆品厂这样的百年老店已为数不多,有些逐步发展壮大、拥有多家连锁店.有些仍固守一方寸土、精心经营.恭和堂龟苓膏、中药铺位堂、旧式茶楼莲香楼、逾200年历史的梁财信跌打……这些老字号无一不凭借着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细致入微的匠心精神,经得住时光打磨,立足于繁华世间.

今年58岁的苏崇廉一边用布满“豆茧”的手抹了把汗,一边说,“我起码要做到65岁!女儿也有兴趣接手生意.我们还是老一辈的香港精神,要做好,做细致,保证质量,只要有人喜欢,就会坚持做下去.”

一国两制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一国两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一国两制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一国两制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