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跟端午时节话养生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关于免费养生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养生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端午时节话养生

“五月五,过端午;雄黄酒,洒庭户;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剥香粽,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童谣所唱的就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据南北朝时期南梁官员、学者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源自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承,最初是人们组织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来,因战国末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这一天自沉殉国,便演变成了与人们纪念屈原相结合的传统节日,部分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影Ⅱ向地域广、民族多,又穿插了许多故事传说,节日的称谓不少,如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女儿节、浴兰节、当五汛、天中节、端礼节、菖蒲节、地腊节、诗人节等:端午习俗也各具特色,如“吃粽子、咸蛋、五毒饼和时令鲜果,饮雄黄酒、苜蒲酒,给小孩洗苦草药澡、涂雄黄,挂艾草、菖蒲,游百病,系长命缕、佩香囊,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荡秋千”等.时至今日,这些习俗普遍简化成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6月端午,让我们就着粽香来聊一聊端午习俗中所蕴涵的健康常识.

◆吃粽子一一清热健脾

相传战国末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下了郢都,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下,写下了绝笔作《九章·怀沙》之后,于农历五月初五悲愤地抱石自沉于汩罗江.屈原殉国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就成了粽子.这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是粽籺的俗称,古称角黍、裹蒸,包米、筒粽等.粽子,是一种用箬叶、芦叶、柊叶、露兜叶或槲叶等包裹糯米或黏黍,经过蒸煮而成的食品,为传统节庆食物.粽,本作“粳”,新中国成立后,以“粽”为规范字.

据史料记载,粽子始现于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称“筒粽”,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馅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一一益智仁,称为“益智粽”.

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外观多为锥形、菱形.

宋代,端午粽子品种渐增,有了“蜜饯粽”,即以果品入粽,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就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明代,粽叶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粽,馅料也愈加丰富,有蜜糖、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日粽,日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

清代,人们更加注重粽子馅料的变化,品种多达数十种,清代食书《调鼎集》记录了乾隆至清末包括嘉兴在内的下江地区比较知名的粽子品种及其制作方法,包括竹叶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莲子粽、松仁粽、鲜肉粽、火腿粽、艾香粽等,可见当时南方粽子的生产工艺与品种已经相当完备.其时,江南嘉兴粽子享有盛誉.

到了今天,除主料为糯米外,从馅料的配伍到外观样式更富变化,花色品种繁多,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豆沙粽、莲子粽、松仁粽、玫瑰粽、莲蓉粽、枣泥粽、蜜饯粽、桂圆粽、板栗粽、瓜仁粽、水果粽、鲜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咸蛋粽、柊叶蛋黄肉粽、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甜茶粽等,南、北风味各异,却又相互融合.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岁时文化的代表食品之一,流传甚远,朝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从粽子的主料来看,糯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l、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较之大米,糯米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糯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适合初夏食用.

粽子里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也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需要提醒的是,糯米黏性较大,不可过量进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饮雄黄酒一一解毒杀虫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泪罗江边去凭吊,为了不让鱼龙虾蟹咬坏屈原的身体,大家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屈大夫受到伤害.过了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还有过端午喝雄黄酒的习惯.

雄黄酒,是将雄黄研磨成粉后加白酒或黄酒泡制而成,然后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泡制雄黄酒饮用,可以祛病辟邪.

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到了端午节这天,人们早上摆好雄黄酒宴,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旧时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涂在小孩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能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或蘸酒在小孩额上写"王”字,比作猛虎,以威辟邪魅.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吃剩的雄黄酒,人们将其洒在房屋壁角阴暗处,以避虫蛇危害或贮藏起来,平日里遇有虫咬红肿,用其涂抹以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现代医药学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外用于解毒、杀虫,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但由于雄黄毒性太大,极少用于内服:一般内服多入丸、散剂.由于雄黄遇热易氧化为(俗称砒霜),有剧毒,因此,中药学上有“雄黄忌火煅”一说.

由此可见,为了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着想,人们不仅不能自制雄黄酒饮用,就是含有雄黄的药品,也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切记不可自行乱用.

◆佩香囊一一祛病驱毒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特别是小孩子易受感染,端午节时佩戴香囊,是个不错的预防措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囊佩戴以避除秽恶之气的民俗.香囊所盛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络通畅,祛邪扶正,有祛病强身之功效.况雄黄、艾叶、熏草都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荆楚岁时记》中就说,每逢端午节,人们将艾草剪成虎形,或者用布做成小布老虎,以避毒驱邪.另外,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慢慢的这两项风俗逐渐合而为一,演变成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等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祛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祈祥消灾的象征.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香荷包、锦囊、佩帏等,就是将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雄黄、吴茱萸、艾叶、石菖蒲、白芷、紫苏、川芎、肉桂、砂仁、甘松、细辛、丁香、冰片、樟脑等研细成末,装入特制的布袋中,外裹以七彩织锦,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串,色彩明丽,款式丰富,玲珑可爱,缀于胸前、腰际、脐中等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有提神、驱虫、避瘟、防病之功效.到了后来,香囊发展为专盛香料之用,制作日益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香囊选用的中草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起到了避邪驱瘟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这些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挂艾草一一辟邪排浊

传说在远古时,水怪想兴法淹没一些地方用作他的地盘,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去找水怪决斗,经过几天几夜苦斗,神仙胜利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照应的,以后不得侵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每逢端午,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将艾草、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还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艾草(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临床上常用来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药效最佳.

端午时空气潮湿,艾草芳香清新,含有桉油精,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来消毒,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

100010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郭靖

养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养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养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医养生论文

2、现代养生杂志社

3、健康养生杂志

4、现代养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