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美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电影中的中国美学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文关于中国美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电影中的中国美学

刘 敏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207)

【摘 要】日本与中国,从古至今,在地理及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借鉴融合,从而使两国在艺术文化领域拥有着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以电影为例,中国电影与日本电影虽然都表现出导演个人的强烈色彩,但两者都在某些方面不约而同地透露出东方美学的诗意与韵味.其相似却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值得当代电影人思考.

【关键词】中国美学;中国电影;日本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101-02

美学概念

什么是中国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是艺术哲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学科……张法先生曾说过:“美学不是要追求一个统一的定义,而是看历史上各个美学家是怎样下定义的,更为重要的,是美学是被怎样讲述的①.”于中国美学而言,在拥有普适性“美学”品质的同时,也应具有内里的独属于中国学术及中国元素,契合中国审美的规定性.

向善情怀之美

真善美古往今来一直是中国奉行且追求的美学.在电影中,它具体表现在剧情的走向上.

从动画电影的角度来说,以中国2015年上映的,极具话题度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江流儿(小男主角)救了小女孩儿意外破除了孙悟空的封印,孙悟空虽被囚禁五百年仍心怀善念,为救主角与妖王展开殊死搏斗(剧情).其中,救人,是为善;感恩,亦是为善.对比日本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如《龙猫》,两个姐妹的天真无邪,龙猫的无私帮助,村民的热情,父亲的慈爱,母亲的温柔……处处都体现着中国真善美的美学观念.就以列举的两部电影来说,两者都追求着纯美之情,和谐、平静、阳光、纯净又充满希望,满满都是对美好的向往.这其间,不论是中国电影还是日本电影都营造了一种东方式的世外桃源、且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生活体验.不涉及阶级、金钱、物欲等等,皆用人与人之间真挚纯粹的情感作为故事的主要脉络.这种类似的电影还有中国的《熊出没》、日本的《猫的报恩》等等的动画电影.

当然,两国电影由于文化差异等种种原因必然少不了区别.同是向善的情怀,中国大多的做法是会把善与恶结合起来,两相对比,或者是善和恶的终极对决.如《大圣归来》悟空和妖王的对决、《捉妖记》中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与钟汉良饰演的葛千户的对决……这也许是因为中国电影对中国美学的理解有时会结合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阴阳分两极,人性分善恶,其中所蕴含的古意和哲理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导演及编剧的思维,将善恶区分得尤为鲜明.日本电影在这一点上有些不同.如《千与千寻》中人物的好不是绝对的好,恶不是绝对的恶,《龙猫》中更是将妖怪神圣化了,几近于神灵,都是善良可爱的形象.这样的具体表现与中国电影虽有不同之处,却同是美学的体现.另外,日本还有一大特点也融入了电影之中——“制服”,日本的制服不光是一件衣服,更像是一种代名词,源于日本人骨子里的群体性和服从性,也会让人联想到日本发达的行业.电影中孩子学生穿着制服,一方面是青涩纯真的美,另一方面又带有禁锢的意味,这种矛盾的“制服”概念,在中国是几乎没有的.

无言韵味之美(境界之美)

要谈中国美学,我相信有种东西一定要谈,就是中国美学那种无法言明的诗意、朦胧的韵味之美.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拿来形容最是贴切不过.它在电影中的物化表现在电影镜头、音乐和色彩的运用上.

中国电影中我认为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最能体现.李连杰与陈道明对峙时烛火的摆动(镜头)、梁朝伟身穿绿衣执笔写“剑”时发丝凌乱的飘荡、张曼玉和章子怡林中比试时红衣黄叶的飞舞(色彩)、恢弘大气的音乐……林林总总,堪称绝妙!另外,电影中“大义”、“大我”和“小我”的深刻主题的探讨都一一体现了这一中国美学特点.很多时候无法找到更多的词汇来准确形容这样一种感觉,或许只有境界一词可以形容一二.要说日本电影,我觉得日本电影对于死亡的那种玄妙的态度也是这样一种美学的体现.如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入殓师》中第一次佐佐木出场为死者入殓时那种仪式的神圣、小林大悟为父亲入殓时那种无法言述的奇妙的氛围和气场.抑或者是电影中放生章鱼章鱼却死的悲哀,这种带有隐喻的“哀物”确切地说是心灵上的一种悲恸,是一种带有“既愁且怨”的美学审美情怀.当然,还有小林大悟拉琴时暖黄的色调,广袤的风景,诗意的音乐,一次次庄严表情的特写镜头,这样的境界,都是中国美学的韵味之美.

提及区别的具体表现,我们先来说说日本电影.在影片《大逃杀》中,北野武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富有韵味境界的中国美学——暴力和杀戮.又暴力的自相残杀过程以及杀戮之后尸首遍地的场面用冰冷的长镜头露骨地渲染,抒发出导演想要表达的炽烈情感.这种肆意妄为的、任性的、堪比宣泄的做法在中国电影中就含蓄得不是一点点的问题了,不管是因为政策原因还是别的,中国的美学讲究含蓄、尚美、向善,这样的“暴力美学”中国难以存在.另外,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有趣的是:他们认为欣赏樱花最美的时候是它凋谢的时候,衰败的美,就如《入殓师》中死亡的美,这种奇异的审美及嗜好是中国人难以理解想象的.相反,中国电影追求的美学苛刻到几近完美,柔软细腻的情感,慢节奏的剪辑,饱和的色彩度以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影片《红高粱》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作品也是同理,可见美术出身的张艺谋对中国美学的见解狠辣独到,色彩之浓厚.

禅意之美

佛学讲究参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古至今,伴随着历史的滚滚洪流,“禅”一直与中国的美学相生相伴,绵延不绝.

黑泽明的“禅”是武士道精神,《七武士》中频繁切换镜头,快节奏的剪辑,高昂坚韧、血性阳刚,一如《蛤蟆的油》,黑泽明自我比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在察觉到从前自身的种种不堪后,吓出了一身油[1],文中说“我还记得刹那之间那莫名其妙和意料不到的冲击感,光着身子倒在地板上、颇感光滑的舒畅感觉,以及跌倒时仰头望到棚顶上吊着的一个很亮很亮的东西[2]”……

小律安二郎的“禅”是一种感性的美,渗透着日本茶道花道的禅意,深远神秘,优柔寂静,永远给人宁静隽永的感觉,就像《麦秋》中相对静止的镜头,空灵柔和……

日本电影《禅》讲述了高僧道元发愿、求道、弘道的过程,很有禅宗“和、敬、清、寂”的审美,影片浓浓的坚定与慈悲,映射着现代人们心灵上的恐慌和孤独.而中国第一部以禅为主题的纪录电影《禅境宜春》,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及哲学观念,纪录了禅宗发展的历史和脉络.与日本的《禅》相比,《禅境宜春》更多的像是一种对于“禅”知识的普及,而《禅》则是对心灵的一次拷问.

禅意的美学,平和又深刻,世间万物,皆在一念之间.

结论

中国美学在中日两国电影中的具体呈现真的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中国电影写意的表达,唯美的镜头,深刻的主题;日本电影细腻的情感,扭曲的心理,压抑的音乐和独特的审美及嗜好,两者都深刻着中国美学的痕迹.不得不说,电影真的是沟通文化的桥梁,也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绝佳手段.

注释:

①《日本电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②《蛤蟆的油》-黑泽明.

③百度新华网-中国首部纪录电影《禅境宜春》.

④百度百科-日本电影的死亡美学探析.

⑤M1905电影网.纪念小律安二郎去世五十周年:银幕经典五宗最.

参考文献:

[1]箫泊零羽.我们是“必”露的锋芒中国90后写作宣言[J].新作文(高中版),2011(1):5-10.

[2]黑泽明.童年洗澡盆[J].文苑,2010(16).

中国美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中国美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国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2、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4、中国文化论文

5、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6、中国美容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