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与香港著名藏泉家苏锡文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著名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香港著名藏泉家苏锡文

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有幸于广州认识香港著名古钱币收藏家苏锡文先生.其时苏先生年事已高,仍神采奕奕.先生和蔼健谈、谈吐儒雅、泉识渊博,正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后苏先生数次到穗均约聚于下榻酒店,并承先生厚爱获赠其已故恩师郑彦芬先生丛刊数册(图1、2).

其时苏先生已成立“香港中华古泉学会”,筹划印发该学会半年刊《泉趣》,并拟筹印《香港泉汇》年刊等.其宗旨是“香港中华古泉学会同人研究泉学、抒发心得的园地,也是对外与各方泉友交换意见、联络感情的媒介与桥梁.”(苏先生在《泉趣》刊发《我们为什么要发行泉趣期刊》创刊语)并藉此将其珍藏古泉分批拓印刊出以飨同好.

为节省刊物成本,苏先生计划在穗完成排版付印,特诚邀笔者参加泉刊编辑工作,笔者对编辑一窍不通,又盛情难却唯有欣然接受,很多事宜幸得苏先生亲力亲为,我只是誊正所有稿件并按苏先生核定版式处理.

《泉趣》(图3、4)创刊中,苏先生刊登部分珍藏古泉拓印,其中有“明刀合背、永安一千(铜)、政和通宝折二试范铜、乾隆通宝试铸铜币、西藏五族共和十文铜币”等(图5、6),使泉友一饱眼福.著名收藏家王贵忱在《泉趣》创刊“序言”中写道:“苏锡文先生珍藏,多有得自潘熙者,名品固来路有自也.”

《泉趣》第一期出刊不久,苏先生移居加拿大,笔者也转到外资企业,后又长期驻外,苏先生移居后越洋来电均未能亲自接听而与苏先生失去联系.1997年后,每到港、澳总在圈内探询苏先生近况均无所获.

上几年在整理杂物时,翻出苏先生使用“郑彦芬专用稿纸”写就一份手稿,原定在《泉趣》第二期刊出的“香港藏泉家苏锡文”(图7-图14).该文运用第二人称手法,文中叙及苏先生自幼涉足泉币、青年求学及追随恩师郑彦芬经过,后从海外返港创办“中外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并搜罗古泉币的艰辛历程.

为使钱币爱好者更了解香港著名收藏家苏先生的人生点滴与古钱币收藏历程,今将苏先生手稿《香港藏泉家苏锡文》誊正(标题所注第二人称姓名隐去)予以公开.

“这几年来,我和苏锡文先生常相约谈泉,咖啡一杯,话盒打开,便滔滔不绝,无所不谈.苏氏现任香港中华古泉学会会长,泉识博泛,藏泉丰富.在我们的友辈中,他是名副其实的藏家.其于新莽六泉十布,多年前经已集全,不让前人专美.近则搜罗辽元品种,旁及安南,料将踏入新阶段,我曾建议其印行拓集,他笑而不言.

以下是他的谈话记录,自述其集泉历程:

我(苏氏自称)是广东茂名人,原称高州.六岁丧母,依庶母邱氏长大,光阴如驶,今已虚度八十三寒暑矣.

时先严跃群公经营绸缎布疋业于高城大街,曰香栈号.伯父星韶公坐局为乡绅,亦居于香栈店内,接见宾客,余稍长,肄业于天主教之圣心小学,校址适在香栈号斜对面.先伯星韶公独子德奎是时忽染疾不治,英年早逝,阖家惶然.忆余丧母次年,曾有一段时期随德奎四兄居书塾,寝食与俱,及其病笃,召余玉榻前,勉勤读奋发,令童年留下极深刻烙印.先严为慰伯父星韶公丧子之痛,乃命余宿于香栈店中,从伯父习国文,实则陪其起居,冀稍减其寂寞.先伯亦喜余好学,悉心授余古文.每出游,必归而为之记.删改评审,清稿再批,遍示亲友,引以为乐.因有意令余继嗣,后以嫡庶问题未果.

余寄居于香栈约三年,该店入夜即聚众伙清点当日收入钱银,市上通货,主要为清钱,店内四隅分置木柜,收入制钱,尽投入其中,铜币亦然(银币则另行处置).制钱偶有未入于柜中者,则跳溢于地.余以童稚,往往穿插于柜围之间,检拾特别之制钱.

古钱如五铢,余如大观、洪武、天启……及打制之光绪、宣统之属,日得数枚,而康熙、乾嘉等则弗顾也.日久成串,不下数百,不时把玩,回首前尘,此皆七十年前旧事,亦可视为余集泉之始.弱冠负笈羊城,寻入蜀,直至抗战后始回乡省亲,阔别十余年,此串童年收集之古钱,已失其踪迹矣.

民国廿二年余考入国立中山大学,习法律.校长邹鲁,国父之信徒也.院长初为邓孝慈,薛祀光,皆留东之学者,越二年,郑彦芬先生从日内瓦回国,继任法学院院长,多所兴革,朝气勃发.余于课余喜以笔名写杂文,发表于校内刊物,为郑氏所悉,召见鼓勉,其后常于余暇为郑氏抄写文章,有时宿于其家.毕业后,郑氏命余留校工作,月薪八十银元,仅中下级薪酬耳.

抗战军兴,郑氏离校北上武汉,任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执行部主任,该会为民间组织,容纳各党各派,从事争取国际援助,反对日本侵华及滥炸暴行,获得国际普遍同情响应,声誉鹊起.该会理事皆社会领袖,学者名流,其时郭沫若、邓颖超辈,常莅会谈座.不久,郑氏邀余前往该会任秘书等工作,并曾率团循长江,经三峡,沿岸逐县展开抗日宣传,所至备受欢迎,旅川七载,对于蜀中铁钱,则毫无所获,盖既无余资,亦无铁钱参考资料,不啻入宝山而空手还,引以为憾.

郑氏扬历要职,多有建树,晚年埋首著述,以高龄谢世,余为之编撰年谱长编,用资纪念.

五十年代,余自夏威夷经台来港,创办中外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发行中外画报及丛书,初返香港,顿觉天地为窄,高楼林立,呼吸局促,久之释然.某日,画家杨善深大师引余参观潘友泉兄之藏泉,目睹齐刀及六朝诸泉,皆过去未曾寓目,为之耸叹惊喜,引起收集之念.惟此时香港泉市贫乏,仅赖印尼输入以供选择,而价奇昂,类皆北宋明清诸泉,珍品难得一见.市面偶传某人持有(济阴)圜钱者,则哄动四邻,苦求出示,而竟是赝品.又如偶于诸泉中出现罕品,如广政铁钱之属,便奇货可居,此例不胜枚举.于是远赴日本访泉,获针首刀及若干小布,稍慰钱渴.斯时日本新败,百业未甦,日本著名泉家平尾氏之珍藏,竟有部分流入香港,经古董商潘熙先生之手转售,余得讯稍迟,仅收得永安一千大铜钱、政和试铸、平靖长胜军御林军及空手布若干而已.迨印尼货源枯竭,泉市渐衰,余遂转而向新加坡美洲等地继续访求,过去梦寐而不可得者,竟略有所获.然每诵前贤遗篇,辄惊叹其研究深远,而所藏又皆瑰宝.自视拙藏,黯然失色,求进之心益切.此时幸国内考古之风崛起,出土文物,重见天日,古钱亦随之而出,昔视半两五铢为宝者,今则等如尘土矣.加以资讯迅速,交通发达,传世家藏亦源源涌现.曩之稀珍,渐趋平淡,交换价让,渠道多方,收集已无往日之艰难矣.

集泉风气既开,各省集泉组织遂蜂起并作,泉学书刊亦层出不穷,此皆有助集藏者扩阔空间与便利,诚泉界一大喜讯.香港为国际金融枢纽,向无专门研究古泉组织,今有志者亦联合成立中华古泉学会,并将编印期刊丛书,声应气求,此又为海隅另一喜讯,余虽不敏,亦愿本服务之精神,略贡绵薄,冀稍补其心灵之空隙而已.

物换星移,藏泉亦随时代而渐趋转变,往昔泉家皆好高古,言必六朝.今似已顾及整体系统,甚而侧重两宋以降各期稀珍,如辽金西夏而至明清,或远及边陲,渐成潮流,此亦时也势也.

世人集泉,一般以图利为前提,其重视文化历史者,则以怡情养性、研究历代兴替、经济盛衰为主旨.忆曩游东瀛,曾以此意,答BONANZA钱币杂志记者之访问.三十年来,余之集泉信念仍一贯如初,岂方巾气重,习性难改,观摩之余,为之失笑.”

著名论文范文结:

关于著名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著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世界著名杂志

2、著名杂志

3、著名杂志有哪些

4、著名期刊

5、著名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