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言语细节的力度《周亚夫军细柳》的言语魅力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这篇魅力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言语细节的力度《周亚夫军细柳》的言语魅力

统编本语文教材选入了节选自《史记》的《周亚夫军细柳》,此文如苍山绵延,给人一派爽心悦目之感.司马迁不仅在大处处理得精妙异常,即使在言语的细节上,哪怕每一个字也打磨得珠圆玉润,使之在塑造人物,语言的乐感等方面显出无比的力度.教参已经从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角度对此文作了分析,在此不再赘言.本文立足文本的语言,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入手,在语言的细节上细读文本,以期从篇章出发,具体感知《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魅力.

一、句式的力度

1.“以……为……” “以备胡”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这一段主要围绕“大入边”之“大”来构建段落.整段文字看似与“大”无关,实则处处围绕“大”字做文章.写汉武帝三封将军“以备胡”,这是从内容上写胡人“入边”之“大”:边关吃紧,战势严峻.为了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珠联璧合,司马迁在言语上连用三个“以……为……”的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的“声”势从言语上体现了“大”,以此增强文章的气势,形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急感.不仅如此,司马迁还很在意言语细节.在连用三个“以……为……”时,打破言语的惯性,突然在第二个“以……为……”中省略了“以”字,这看似唐突,实则其心可鉴.省略第二个“以”字后,“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不仅在视觉上间隔缩短,而且在朗读时彼此节奏加紧,联系更加紧密,军情更显危急,胡人“入边”之形势就显得更“大”.而且,三个“以……为……;……为……;以……为……”之间张弛有度,一紧一松,营造了语势上的跌宕起伏,极具音韵之美.

此外,“以备胡”三字也不可忽略.司马迁不在每一个“以……为……”加上“以备胡”而只在最后一个上加“以备胡”,这其实也颇微妙,值得咀嚼.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以备胡;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备胡;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在语言上,改文连用三个“以备胡”在体现了军情紧急的同时,却多了一种从容,以致消减了三个“以……为……”句式营造的紧凑感,而且前两个“以备胡”在“胡人大入边”的背景下,读者自然懂得封将是为“备胡”,所以自然无需每个句子都来一个“以备胡”了.与原文相比,原文的备战气氛,紧张心理,“入边”之“大”显得更为激烈.同时,原文的言语连用三个“以……为……”,犹如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直至最后才以一个“以备胡”收尾,犹如弦断声停,紧张氛围直达巅峰.

尺幅之间,三个“将军”,三个“以……为……”一个“以备胡”处处紧扣“大”字行文,处处不忘音韵的抑扬顿挫,言语简练之美,真不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2.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如果拍摄电影,司马迁绝对是一个高明的导演,他精于镜头的选择,缓急的的处理.作为一位作家,他深谙读者的心理,在行文时深知如何让笔下的文字爆发出张力.“上自劳军”四字可谓是全文关键情节的精炼概括,在结构上它承接了第一段的胡人入侵的背景,又开启了下文故事的叙述.更为关键的是它引起了读者的阅读情趣:汉文帝的劳军是一种什么情形?会与众不同吗?那些军士又会如何对待他?

但司马迁在挑起读者阅读趣味的时候,却和读者捉了一下迷藏.他让读者大大的失望了.他写道:“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所到之处,群臣跪拜,君王威风凛凛地“直驰入”.所有的一切与历史上的君王劳军并无二致.但作为文学,作为语文课堂的解读,在这里,我们要关注司马迁的语言,这是一种如骏马疾驰的语言.在这里,所有“劳军”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诸如劳军时人物的言行神情等都消失得一干二净.这与“劳军”之“劳”相距千万里,和“劳军”没有半点关系.汉文帝的劳军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是一种摆设,一种幌子.非但如此,司马迁还将汉文帝的劳军写得如同盗匪入境:“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已而至细柳营”,请注意:“霸上”“棘门”“直驰入”,“已而”两个边防的大军营,竟然只用了一秒不到的时间,如闪电划过.这是劳军吗?这分明是为了显摆君王的霸气呀.文章于寥寥数字间,写出了似“劳”非“劳”,写出了君王的霸气和将士的媚气.之所以说司马迁深谙读者的心理,也在于此.如若此处用字太多,一则于文旨不合,二则太繁琐也会让读者不耐烦.所以,惜墨如金,在读者失望时切换情景,把镜头转向细柳营,既合乎读者的心理,又合乎文章的主旨.同时,此处将士的媚气,君王的霸气又与下文将士的刚气,君王的“受气”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强烈的震撼,所有的一切都在为周亚夫伏笔.

正待读者有点失望时,司马迁将画面转向了细柳营.司马迁描写细柳营时,他精心选择了语言,一连用了四个动作组成四个特写镜头:“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其中“被甲”是整体特写,“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是局部特写.在字数的安排上,首尾均用了两个字,中间两个各用三个字.这样在音韵上形成对称.短句的运用与镜头的特写相得益彰,更好地体现了细柳营严肃甚至庄严的氛围,与前面的霸上和棘门军营之情况迥然不同.你看:一个个将士身穿铠甲,刀刃出鞘,张开弓弩拉满弓.这哪里是迎接君王的到来?这分明是严阵以待,对付敌人啊.这样的场面可谓惊心动魄.而此时,读者刚要分散的阅读注意力又被此紧紧牵引着.

二、虚词的力度:“于是”和“乃”彰显圣贤风度,扬起故事波澜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当汉文帝至细柳营欲入被阻时,司马迁仅用了“不得入”三字,不可谓不简.从文本繁简而言,去掉紧随“又不得入”后的“于是”: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汉文帝不能进入,就派使者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亚夫将军……”这未尝不可.但是,用上“于是”,事件发生的时间长度就出来了,故事就有了空间,前文“不得入”三字蓄藏的君与将士之间的言行矛盾就出来了,汉文帝被阻的无可奈何感就出来了.若删除“于是”,这一切将无存.面对尴尬,汉文帝并未发怒,而是转变了策略——从周亚夫身上寻找突破口.一个“乃”字反映出了他转移思路的灵活.这是一个极为智慧的君王.在“于是”的尴尬无奈面前,他没有为自己颜面的丧失,尊严的“侮辱”而发怒,却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言语依然不失一个君王的大度与风范.他说:“吾欲入劳军.”句号反应的是其说话语气的从容平和.“欲”乃“想要”之意,表达的只是自己的愿望,且给了对方从容的取舍空间.“我想要进入细柳营慰问军士”,言外之意是:“我只是想要,没有一定要进入.如果军情不容,那我也不会强求进入,一切遵照军令行事.”这展现了汉文帝的明事理,识大体,不愧为一个圣君.“吾欲入劳军”之“欲”与后文的“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之“固(必,一定)”有天壤之别.倘若是“吾固入劳军”(我一定要进入军营慰劳军士),则帝王之粗鲁、无礼、傲慢尽露了.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结合全文语境,此句之“乃”作“才”理解更显人物性格.“上自劳军”,规模定然不小,声响必不静寂,更何况已经去了霸上和棘门,并“已而之细柳军”,可见霸上、棘门与细柳三者之间距离并不遥远,皇帝劳军的信息定然会传到细柳军营.不远的距离,不小的规模,轰动的声响,种种因素都告诉我们汉文帝将要去慰问细柳军之事,周亚夫不大可能不知晓.而在此情境下,周亚夫非但未曾亲自迎送,也不曾嘱托军士在君王到来之时要开门迎接.军营里却严阵以待:“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副剑拔弩张之势.这哪里是迎接君王,分明是与敌搏杀啊.我们甚至有理由推测,军士口中之“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是周亚夫在得知汉文帝将前来劳军时有意叮嘱士兵的.更何况在“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时,周亚夫竟未亲自前往迎接,而只是“乃传言”.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周将军是有着独立的思想与个性的.这从下文周亚夫与君王相见时,并未下跪,而以军礼“持兵揖”也可见出.

故而,这个“乃”字作“才”字理解更合文本语境.如此,周亚夫的治军严明、令出如山、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侵的良将形象更跃然纸上了.

3.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此时的汉文帝虽得以入军,但依然是处于“从属”地位.“将军约”“军中”,所有的言语都不离周亚夫,俨然将周亚夫驾于汉文帝之上.“不得”乃“不可以”“不能够”“不准”之意,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任何人不许放肆”之嚣张.君王在朝堂上的威仪与尊严在此荡然无存.面对军营之“约”,汉文帝非但无半点意见,而且一切照章办事,依约而行,军中规定“不得驱驰”,那就“按辔徐行”吧.这在随后的“于是”“乃”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于是,一个识大体、明事理的汉文帝就出来了.

几个小小的虚词,就将圣君良将的形象描画得呼之欲出,正可谓虚词不“虚”.这些虚词在除却彰显人物形象之外,在文章的波澜上也意义不凡.它们使故事变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趣味横生.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先是先驱遭拒,“不得入”,此一波;再是“上至,又不得入”,一个“又”字再掀起二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将军只是“乃传言开壁门”,并未亲自迎接,出人意外,三个虚词再推一波;进入军营后,“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虚词于此掀起四波.尺幅之间,司马迁凭借虚词之力,极尽叙述之能事,尽推故事之波澜,使叙述相连,跌宕起伏,可谓无以复加.

李长之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中评论《史记》道:“从来的史书没有像它这样具有作者个人的色彩的,其中有他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有他自己的情感作用,有他自己的肺腑和心肠.……”细读《周亚夫军细柳》,在句式间,在用词上,我们都可见司马迁的情感:对所写人物的情感,对治军的观点,对君王治国的期盼……

[作者通联: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

魅力论文范文结:

适合魅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魅力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