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方面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跟学科评估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平衡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此文是一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学科评估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平衡

摘 要: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与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主要缘于: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名单遴选的规则存在差异,前者为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和绑定参评,后者为无需申报和专家委员会认度;指标体系与标准存在差异,前者采用已然设定的指标体系及具体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后者根据“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确定的选择标准;学科发展本身具有动态性.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都实施动态监督与管理,共同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与政策环境,旨在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二者相互补充、共治共进.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管理需要平衡,既要注重学科既有沉淀与学术贡献,又要注重发展潜力、国家急需与重大利益、新兴及交叉领域带来的需要与创新;坚持国内评估与国际评估的制度平衡,积极引入和参与学科的国际评估与认证.

关键词:学科评估;学科建设;国际评估;评估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2018)06000108

2018年周继良,等: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平衡第6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一般项目“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公共决策与资源配置模式研究”(17BGL17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与创新机制研究——基于美英日的国际比较”(2017SJB1756)

作者简介:周继良(1976),男,四川资中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和教育行政法.

张金龙(1965),男,江苏泰兴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①“‘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一般称为“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文中用此称谓是与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的表述保持一致.

一、学科评估结果与“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冲突①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 449个学科参评(比第三轮增长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1].该轮学科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2].

2017年12月28日,学位中心公布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科评估结果的公布时值中国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时期,该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公布立刻成为各种媒体的热点新闻:手机屏信息瞬间刷爆且不断更新;央媒网站发布整体与综合评估情况;地方媒体发布本地区高校参评学科取得成绩;高校网站发布和宣传参评学科取得的佳绩并分析不足;手机和各种网站随时发布此轮学科评估各个角度的分析与评价,如学科比较、学校比较、地区比较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其中,也有人将学科评估结果与2017年9月21日公布的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进行对比,既有理性批判与质疑,也有简单非议与诘难.例如,比较典型的学科案例为“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该学科入围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历来以航空航天骄傲的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均落选.有的报道甚至用“西工大哈工大南航:家祭无忘告乃翁”[3]用这样的字眼与表述来表达对遴选结果的质疑与批评.但是,此轮学科评估,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评估结果为B+.可以说,西北工业大学还是完全证明了自己,终于“沉冤得雪”.相反的情况是“法学”学科,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评估结果均为A,但并未入围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样,复旦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各界公认的具有很深底蕴和取得杰出成绩的优势学科,此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也未入围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类似的情况其实还有许多,只是这几个学科比较典型并被社会熟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学科评估结果与“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似乎不是 “遥相呼应”与“相得益彰”,反而变成“相互抬杠”和“彼此拆台”?本文拟探寻形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因素,并为一流学科建设提出相应意见与建议.

二、学科评估结果与“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差异

(一)评估与遴选规则的差异

第四轮学科评估参评基本规则是: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各单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含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授权),均可申请参评.为了真实反映各单位学科发展水平,基于参评单位形成的共识,第四轮评估采用了“绑定参评”规则,即同一学科门类满足参评条件的学科须同时申请参评或均不参评(仅有“硕士二级”授权的一级学科除外).“绑定参评”是为了避免以往评估存在的学科资源不合理拼凑、集中资源提升某个学科实力的不良组合与选择,克服学科材料与资源的不合理重组与整合.这种参评规则有利于真实反映高校学科整体水平;同时也促使高校摸清学科家底,优化学科布局,克服盲目扩点、“摊大饼”式的学科建设倾向.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产生,完全取决于专家委员会制度,无需高校申请和申报.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遴选,文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研〔2017〕2号,以下称《实施办法》)已经做了具体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开放竞争;采取认定方式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设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以下称《总体方案》)的要求和本办法,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相关评价因素,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办学质量、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论证确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根据认定标准专家委员会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和拟建设学科名单,并提出意见建议[45].有专家指出:“双一流”建设在遴选程序上继续采用无需高校事先申报、不折腾高校的做法;与以往有所创新的是,更注重发挥专家委员会的咨询作用(国家三部委成立了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为主任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会中,有部分高校主要负责人,有相关部委领导,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也有大学教授代表);遴选过程严格、严肃;专家委员会的结论都经过讨论、记名,且不允许委托;建议名单的产生,先由专家们讨论并通过遴选方案、认定标准等,再整体生成建议名单[6].

据此可知,学科评估对象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且属于学科整体性水平评估;单位可申请参评,也可不申请参评;如果申请参评,同一学科门类满足参评条件的学科须同时申请参评,要不该学科门类所有一级学科均不申请参评.因此,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中的所有学科均为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而且是各单位自愿选择申报参评的一级学科.各单位有的学科根据“绑定参评”规则的要求,可能并未选择申报参评,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科实力较弱.“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遴选,采用专家委员会认定规则及方式,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和评价作用,高校无需申请,其遴选过程也相当严格和严肃.况且,专家委员会的认定也不完全根据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而是依据《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确定相应学科.这些评估与遴选规则的差异必然会造成结果的不同,从而导致学科评估结果与“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差异.

(二)评估与遴选的指标体系与标准差异

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框架基本不变,共设置人文、社科、理工、农学、医学、管理、艺术、建筑及体育等9套指标体系框架,每个一级学科设置不同的权重.本文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涵、评估方法与过程等不再详述,在此仅说明与前几轮相比的创新之处: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克服单纯依据公共数据评价大学的片面性;提出跨学科成果按实际内涵,拆分归属到相应学科的“归属度”成果认定方法,解决跨学科成果评价难题;摒弃“数帽子”,抑制“抢帽子”,强化中国期刊作用(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采用数据查重、公共数据比对及证明材料核查等6项措施全面审核材料;探索国际同行评价,首次在数学、物理、化学等6个学科邀请国际同行专家参与声誉调查[7].

“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标准,在《实施办法》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宏观性的模糊表述: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就指出:支持建设100个左右学科,重点支持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重点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积极发展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重点领域,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建设体系,大力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8].《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的表述.这表明,国家重点支持建设这四类学科,也成为遴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标准.当然,这些标准也是宏观性表述,没有对其进行具体界定和说明.另外,由于遴选采用专家委员会制度,专家委员会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一批建设学科.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双一流”·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学术成就与社会贡献.

学科评估采用已然设定的指标体系及具体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而且是对高校申报参评的一级学科进行评价.“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遴选是采用专家委员会认定方式,严格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标准和相应学科.也就是说,“双一流”建设学科遴选看的是条件和标准,而不涉及具体高校和对应具体学科.所以,我们就看到这样的评述[9]:

“投的是条件,什么样的学科属于一流学科.”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几个月前在北京参与了两轮,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比如,(同不同意)五年之内有人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所在的学科就作为一流建设的学科,(第一轮投的是这个).像‘复旦新闻’这样具体的学校名、学科名,我们时连这四个字都见不到.”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了一整套遴选标准,标准中既有学科排名等“硬条件”,也有定性标准;有一些条件是并列的,满足其中一条即可入选.

所以,这样两种不同的评估与遴选标准,必然造成二者的结构差异.这就能够解释北大和复旦的“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能够入围、复旦的“新闻传播学”却不能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事实与原因.前者属于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国家着实急需,甚至也属于交叉学科,入围毫无争议.现代语言学、商业与管理、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社会政策与管理等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其他学科,都是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所以它们的入围也合情合理.

(三)学科发展的动态性

学科发展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存在长久的突出优势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更不能形成固化的“刻板印象”.每轮学科评估其实仅仅评价一级学科在前一个发展阶段和年限内取得的成绩与贡献,各所大学在每一发展阶段的建设与发展本身就会存在诸多差异.原先建立和积累的学科优势会因为各种原因(如人才流动、院系机构建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学科制度甚至科研制度变化等)逐渐变小甚至荡然无存,而某些学科也会因为这些原因迅速发展甚至强势崛起.所以,每一轮评估结果仅为该发展阶段学科专业发展实力与学术贡献的反映,而非该校该学科发展的全部反映.另外,“双一流”建设学科确实应当重在“建设”,不断促进学科动态发展,既注重学科已有贡献与成就,更重视未来学术发展潜力和可能的创新空间与贡献.

  

三、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相互补充与制度平衡

(一)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动态管理与相互补充

学科评估从2002年首次开展,平均四年一轮,至今已完成四轮.它实际上是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的水平评估,属于动态监督与管理,旨在促进培养单位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研究水平和培养质量.随着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和评估过程、方式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学科评估能够比较客观和有效地评价培养单位的一级学科建设水平,促使高校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内涵,争出高质量学科研究成果并做好社会服务,为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学术贡献与社会贡献,从而真正夯实建成一流学科的基础.换言之,学科评估为高校遴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甚至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供了比较重要的发展依据,有助于高校根据学科评估结果调整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通过学科制度的完善与优化,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建成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强力支持和扎实基础.

根据《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的规定与要求,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周期为五年,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并实施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和动态调整的管理方式.“双一流”建设学科需要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学科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建设学科,将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建设学科将根据建设方案对建设情况进行整体自评,对改革的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科水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发布整体自评报告;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对于建设成效特别突出、国际影响力特别显著的少数建设学科,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因此,二者都是采取动态管理方式,目的均在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亦即共同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与政策环境,创造一种能使学科做出更大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的研究空间和发展空间,为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奠定扎实宽厚的基础.同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管理、调整以及各种支持,也能弥补学科评估仅仅针对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的缺陷,使政府、高校及其他培养单位能够考虑和兼顾其他重要学科的发展,如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国家急需发展的学科、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新兴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等,将这些学科纳入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学科发展战略.学科目录是一个既定的、已然的学科设置,尽管也会不断进行修订与调整(周期较长),但总是落后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上述这些类别的学科很难在既定的学科目录中体现.所以,我们认为: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是一种相互补充、共治共进的关系,共同推进学科发展和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科研究水平,争创一流并达致一流.第四轮学科评估正好赶上了“双一流”建设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学科评估需要为“双一流”建设服务并提供支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学科评估理应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更重要的是要对照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开展好教育评价服务.”[10]

(二)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平衡

其一是管理理念的平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后,媒体、单位和有关人士把学科评估结果进行了各种角度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也对学科、高校、研究单位、地区学科资源等进行排名,但多数都属于基于学科评估结果及所获等级本身进行的分析与评价.南京大学在这些分析与评价中所受伤害最深,引起的社会反响也最大,因为它获得A+等级的学科数量较少.但是,这属于典型的“点人头、数帽子”的评价标准与方式,是粗放型的评价理念与简单方式,不够科学与客观.一所大学所申请参评的一级学科数量以及可能获得的学科等级,取决于学校类型、学科框架、学科沉淀与实力,也是根据此轮“绑定参评”规则进行的战略选择.有的学校基于各种考虑并未将符合参评条件的一级学科申请参评,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学科实力较弱(当然有的学校则反之).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比较各大学学科评估结果及其所获等级的数量,并据此对该校的学科实力进行价值和位次评判,而是要多一些基于学校类型、学科结构、学科积累与贡献等的理性分析与客观评判.学科的评价与建设,既要注重学科既有沉淀与学术贡献,又要注重发展潜力、国家急需与重大利益、新兴及交叉领域带来的需要与创新.一流学科建设注重后者,它正好在管理理念上与学科评估形成平衡.

其二是国内评估与国际评估的平衡.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都是国内较好的学科评估与建设制度,尤其是第四轮学科评估,不管是指标体系选择,还是评估的具体过程与方法,都进行了科学的制度完善与政策创新[11].此轮学科评估是比较科学的,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成功.我们需要继续做好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效评估,积极引入专门机构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注重学科国际评估.《总体方案》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要积极引入和参与学科的国际评估与认证.尽管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观点不同,但拥有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学科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鉴定学科国际定位的方式是学科国际评估.通过学科国际评估,大学可以对自身学科的国际地位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既能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能更好地确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有学者提出:学科国际评估需要建立学科评估的国际化理念,建立常态化学科国际评估机制,注重人才培养,体现自身发展特色;应完善国内学科国际评估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培育学科国际评估文化[1215].如, 中国工商管理学科国际认证(有的也称为“商学国际认证”)与评估做得比较成功,进展也顺利.它本身有一套认证体系与标准,典型的是美国AACSB认证、欧洲的EQUIS认证和英国的AMBA认证

可查阅其网站:http://www.aacsb.edu;https://www.mbaworld.com;https://www.efmd.org.

.中国大陆很多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理工类研究型大学、财经类院校及其他类型大学的商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其研究生教育和工商管理学科都参与和通过了这些国际评估体系的评估.参与商学国际认证与评估,旨在寻找中国大学商学院同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差距;通过评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教育体系,发扬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人文理念;拓宽商学院的国际化道路,引领中国的商学教育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争取跨入世界一流商学院的行列.这样的国际评估也就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商学学科的重要路径与现实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概览[EB/OL].[20180126].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kpgjg/283494.shtml#2.

[2]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导言[EB/OL].[20180126].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kpgjg/283498.shtml.

[3]最新学科评估出来了,双一流,你们还好吗?[EB/OL].[20180126].http://www.sohu.com/a/213677576_99992414.

[4]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EB/OL]. [20180127].http://www.moe.edu.cn/srcsite/A22/moe_843/201701/t20170125_295701.html.

[5]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20180126].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6]黄达人.我所了解的“双一流”建设[EB/OL].[20170921].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921/c105329550031.html.

[7]张麒麟.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出炉[EB/OL].[20180118].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8/01/18/034903865.shtml.

[8]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EB/OL]. [2018012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701/t20170119_295319.html.

[9]谁属于一流学科?“双一流”遴选专家投的是条件[EB/OL].[20180127].南方周末,http://www.edu.cn/ke_yan_yu_fa_zhan/special_topic/syl/201709/t20170930_1558095.shtml.

[10]王立生.“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科评估改革与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13.

[11]以评助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就第四轮学科评估有关情况答记者问[EB/OL].[20171228].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283569.shtml.

[12]何峰,姜国华.以学科国际评估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基于北京大学国际同行评议的考察和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610.

[13]黄容霞,WIKANDER L. 一个学科国际评估的行动框架——以学科评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个案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4(2):4246.

[14]刘海涛.“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开展学科国际评估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6872.

[15]何伟光.中国学科国际评估:历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地质教育,2017(3):48.

(收稿日期:20180115;编辑:荣翠红)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学科建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新农村建设论文

2、城乡建设杂志

3、建设法规论文

4、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5、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6、图书馆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