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简谈高校思政课知信行一体化考核方式有关论文例文

这篇思政课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简谈高校思政课知信行一体化考核方式

李雨燕,郭华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摘 要:高校思政课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将理论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追求,体现知信行一体化.构建知信行一体化考核方式,用无纸化考试考核“知”,用课堂面试的方式考核“信”,以德育档案和道德银行的方式考核“行”,根据四门思政课的特点合理设置比例,以推动思政课考核科学化.

关键词:知信行;一体化;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3-0064-03

收稿日期:2015103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项目(14JDSZK090);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XJK012CCD046);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1435);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14A010)

作者简介:李雨燕(1979-),女,湖南祁东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

探讨适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均称为“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指出:“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1]这一文件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改革又一次提上了重要议程.笔者从思政课内在要求出发,反思当前思政课考核的弊端,旨在通过构建“知信行一体化的考核方式”,推动思政课考核的科学化.

1知信行一体化:高校思政课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课程内在要求看,它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认知,更在于培养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化为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的坚定信念,最终外化为行动上的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课的目的在于将基本理论知识(知),与内化为信念(信),外化为行为(行)结合起来,思政课内在要求做到“知信行一体化”.其中“知”是前提,“信”是关键,“行”是目的[2].一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知识传授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目前开设的四门思政课都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思政课要想在思想上真正影响已经初步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就应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上下功夫,提高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以理服人,让理论来抓住大学生[3].没有用科学的理论去说服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就缺乏科学的理论根基,也难以让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相反,当思政课教师运用扎实的理论水平、高超的授课艺术、饱满的讲课热情将基本理论讲清、讲透,春风化雨,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感动,自然坚定了信仰的根基.二是培养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内化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所谓内化,是指社会个体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等因素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4].在教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比较中学会选择,在困惑中认清方向,最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内化为坚定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以此激发自己提升人生境界,将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生飞跃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

三是促进大学生将内在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所谓外化,就是将个体的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4].理想信念是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是理想信念的外在表现.理想信念如同精神中的“钙”,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充满着正能量,为人豁达,能正确面对困难,勇于接受挑战,追求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反,缺乏理想信念的人,常常被负能量所左右,为人消极,喜欢走极端,害怕挫折和挑战,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一些庸俗无聊的东西等.作为思政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社会的担当引导大学生选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使学生们将内在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知信行相背离:当前思政课考核的弊端

尽管思政课考核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但是从目前的考核状况看,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偏离了“知信行一体化”的宗旨,严重制约思政课实效性的提高.

一是重知识考核,轻理想信念和行为能力的考核.目前的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要点的掌握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强调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核.教师为了将知识点分析透彻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为了通过考核在考核前“突击背”,学生不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将考核当作沉重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考核方式根本没有考核学生是否将理论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或能否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追求.由于考核和教学脱节,德育与智育脱节、理论和现实脱节,学生“表里不一”,政治理论没有入脑入心,导致“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特别强调要“注重过程考核”,恰好切中了现行考核方式的缺陷.“一张试卷定高低”“重结果、轻过程”是当前思政课考核的主要做法.一些学生即使平时不认真听讲,甚至经常逃课,只要期末考核之前集中突击,死记硬背也照样能及格,甚至还能得高分,这说明考核成绩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这种重结果的评价方式也导致部分学生采取种种舞弊手段来获得高分,根本背离了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三是重教师考核,轻其他主体考核.在现行的思政课考核中,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考核主体,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思政课都是大班上课,任课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有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导致学生来与不来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助长了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的侥幸心理,也让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感到不公平.事实上,学生的同学、学生的班级辅导员比思政课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平时的行为表现.但是在思政课考核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考核、辅导员对学生的考核这些因素都没有得到重视,单一考核主体导致主观性失当,评价结果不公,考核的信度缺失.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考核的负面评价,最终导致对思政课本身的排斥,影响思政课实效性的提高.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8卷

第3期李雨燕,等:简谈高校思政课知信行一体化考核方式

3构建思政课知信行一体化考核方式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把“知信行一体化”的考核理念贯穿于思政课考核当中,通过拓展考核范围、延长考核过程、增加考核主体建立科学评分程序和标准来推行考核的科学化和公平化.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对于“知”的考核:无纸化考核.自2011下半年开始,我们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建立了知识点新、覆盖面广、难易度适中、具有准确答案的思政课无纸化考核题库.在试题库的建设中,每道题目都是通过EXCEL方式输入题库,每道题目分为题干和4个基本选项.组卷的过程是随机抽取50道题目组合成一套试卷,即使是上千人同时参加考试也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一套试卷.在程序设计中,每一套试卷给定了限制条件:如同一个知识点不会出现两次,每套试卷都是按照章节比例、一定的难易程度进行组合.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不同的试卷难易程度相当,体现考核的公平性.从考核的效果看,一方面,无纸化考核因为减少了出卷、印卷、阅卷等环节,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无纸化考核具有的超强防舞弊功能保证了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明显改变了考风,增强了考核的效度和信度.由于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学生到课率、课堂抬头率都有所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大大提升.

对于“信”的考核:课堂面试.人的信念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很难得到检验,但是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人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外在的语言和精神面貌呈现出来.我们根据时代特点、社会热点、课程难点和学生关心的重点,借助音频视频等材料,建立了一个集案例分析、材料分析、论述题、辨析题等形式多样的主观题试题库,考核的方式为课堂面试.这种考核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在学生没有特意准备的情况下,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出题,要求学生即兴作答.即兴作答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还可以反映出其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等情况,如果学生有明显的价值判断错误,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教师既而根据答题的状况给予成绩评定.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当学生卷入度越大,其态度与信念的形成越坚定[5].通过课堂面试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师生互动的灵活性,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考核反馈,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

对于“行”的考核:德育档案与道德银行.对“行”的考核是整个考核过程中最难操作的环节.它需要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辅导员考核以及实践基地的考核给出成绩.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建立了一个可操作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具体做法:1)学校规定思政课教师必须担任本科生的班主任,从新生入学直至大学毕业,主要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并进行相应的引导,负责将学生在校的思想政治表现以记入德育档案,作为思政课考核的重要标准.2)长沙理工大学创立了“道德银行”,根据班主任、班级学生和班级辅导员的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存贷“道德币”的形式计入学生的“道德银行”账户,全程跟踪大学生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大学期间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3)明显的奖惩机制.比如对于那些受到学校处分、甚至违法犯法的学生,整个思政课考核都为不及格,相反,对于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大公无私等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视为直接通过思政课考核,其他环节免考.在整个考核中,既要体现教师在考核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当然,尽管评价主体有所扩大,考核周期也有所延长,但是要做定量的评价还是很难,定性的评价又不能避免主观性,容易失去公平性,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对于“知”“信”“行”考核构成比例的设置.针对思政课的不同课程,设置不同的比例.只有能真实反映和检测学生知信行全面表现的比例才是合理的.长沙理工大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两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知信行的比例设置为:知占40%;信占30%,行占30%.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程,知信行的比例可以设置为:知占30%;信占30%,行占40%.此外,每一门课程的知信行的每一部分都应该设置一定的合理底线,如以100分计算,知信行每一部分考核都不能低于60分才算合格.当然,这一比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Z].教社科[2015]3号,2015.

[2] 乔永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及问题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2(2):30-32.

[3] 曾狄,黄齐.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性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43-46.

[4]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刘文博,魏萍.“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5):79-81.

(责任校对 朱正余)

思政课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思政课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思政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思修课论文

2、思政论文

3、科学课杂志

4、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5、政论文

6、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