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评剧花派艺术的形成和音乐创造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此文是一篇艺术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剧花派艺术的形成和音乐创造

文 郑永为

盛京评剧的“韩花筱”均出生于冀东平原,而她们的身世和经历又有很多相近之处.“花派”宗师花淑兰1929年出生于河北唐山一个梨园世家.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从8岁就跟妈妈学习唱戏,评剧、京剧、大鼓、河北梆子,潜心揣摩唱腔和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表演.其后,花淑兰依靠过人的潜质和才华,拜至评剧创始人之一刘子熙门下,并在其培养和提携下走上舞台.这期间,花淑兰还深受刘翠霞、爱莲君等演唱风格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高亢明亮、清脆悦耳、刚柔相济的早期唱腔特点.15岁时她已存秦皇岛、唐山矿区,乃至京、津等地颇具影响.

1945年春,存北京天桥吉祥戏院,由于原来邀请的主演未能按时到京,花淑兰凭借一段《刘翠屏哭井》“我站起身柴忙忙的开口……”,以及《桃花庵》“一见蓝衫大吃一惊!想起来当年的那位张相公……”,获得了顶替原主角唱大轴的机会.第二天,花淑兰出演全本《保龙山》,前半部演沈冰洁,其后饰鲍彩雯.她在舞台上展现了文武兼备的技艺,并一炮打响,轰动京城,连演数月.同年“8·15”光复,花淑兰去张家口庆丰戏院演出,幸遇延安来的贾克、何迟、王久晨、胡可、胡朋等文艺干部,他们号召学知识、学文化、排新戏.并组织排演了《白毛女》,花淑兰饰演喜儿.演出中“化淑兰感情投入,演唱时被喜儿的悲惨遭遇感动得流下热泪,当剧情发展到,她那激动、高亢宏亮、挺拔刚劲的唱腔,就像山洪暴发一泄而出;唱到哀怨悲楚的低腔时,运用底气充沛、嗓音清澈持久、低而不沉、柔而不绵的唱腔,引起全场的共鸣,有力地激发了广大观众对恶霸地主的深仇大恨.她唱得声伴着泪、泪含着情、声情并茂,戏园子里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发出雷鸣股的掌声,仿佛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控诉那万恶的旧社会.”①接着花淑兰又排演了评剧《血泪仇》、秧歌剧《兄妹开荒》和《夫妻识字》等,还与赵丽蓉合演根据当地真人真事创作的新剧《毙杨小脚》,并受到了罗瑞卿等领导的鼓励.

解放区的新戏运动使花淑兰较早接受了革命文艺思想的教育,成为了花淑兰舞台艺术的重大转折和宝贵起点.新中国成立后,在“二为”和“双百”方针捐引下,化淑兰在艺术上迅速走向成熟,先后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九件衣》等现代戏.后来,她到天津三义庄戏院与新凤霞同台切磋.《井台会》中,新凤霞演李三娘,花淑兰配演小王子;《桃花庵》中,花淑兰演陈妙婵,新凤霞配演窦氏.她们珠联璧合,唱作俱佳、一丝不苟,演出场场爆满,轰动了天津卫.19b0年,花淑兰第一次出关到东北,先后在锦州、长春、沈阳演出.文戏、武戏、武打戏样样皆精,戏、叫好戏、叫座戏出出俱佳.经过这一时期的舞台实践,她在青衣、花旦、花衫、彩日、闺门日、反串老日、反串小生行当上都有展现,虽然由于剧目创作及评剧本身发展的制约,除了学习传统还难以创造自己的经典,但天生禀赋及艺术的积累无疑为她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沈阳评剧院建院,花淑兰也进入了艺术的成熟期.正规的艺术剧院和完整的创作体系,为其舞台艺术呈现提供了强力的支撑.这一时期,她排演的剧目有《孔雀东南飞》《团圆之后》《生死牌》《半把剪刀》《谢瑶环》《黛诺》《这不是小事》《南海长城》《琼花》,并整理了传统剧目《三节烈》和《桃花庵》等.“”后期,她又排了《一捧盐》《金沙江畔》《龙江颂》《海峡清泪》《黄英姑》等,整理排演了《相思树》等剧目.正是存这个阶段,花淑兰厚积薄发,依托身后的传统功底和舞台经验,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且自成一体的唱腔体系.“花派”以“高空行云、低函流水”著称,这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同时也得益于其科学的发声方法,这使其高音声区激越昂扬不失韵味,低音声区低徊婉转却不暗淡,并且高低音发声上下贯通,过渡区间音色轻松自然.这一发声优势为“花派”唱腔开拓了更为广范的创作空问,至今仍然是现代戏曲的宝贵经验.

一个戏曲流派的形成离不开三个必备条件,大量留得下的经典剧目和艺术形象是基础,自成一格并广为流传的经典唱段是标志,追随者的传承和拓展代表着深远的影响.首先,花淑兰擅演的行当齐全、文武兼备、戏路子宽.她塑造的舞台形象,既有《茶瓶计》中春红那样聪明伶俐、活泼机智的花旦,又有《牧羊卷》中赵锦棠那样端庄稳重、典雅飘逸的青衣;既能演《三节烈》张春莲那般文静纤弱的闺门旦,又能演《相思树》中贞夫那样靓丽大方的花衫.由于化淑兰表演技巧的丰富,她还能塑造具有成长性的角色.《半把剪刀》中的陈金娥由黄花少女演到半老徐娘的老旦;《谢瑶环》中的谢瑶环由少年宫人女扮男装的小生演到月下定情的花衫.此外,花淑兰既能胜任《花木兰从军》反串小生的文武打戏,又能存现代戏塑造丰富的典型人物形象,有《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支前模范农村,《黛诺》中的景颇族少女,《琼花》中坚毅刚强的女英雄,还有《南海长城》《海峡清泪》《女经理》等,这些鲜活的戏剧人物,既符合戏曲行当要求,又经过表演的设计,并具有沁人肺腑的演唱,实为盛京戏曲人物长廊中经典的艺术形象.这些舞台上的鲜活形象和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为“花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其别具一格的演唱韵味无疑是“花派”的鲜明标志,而独树一帜的“科学发声”则是“花派”形成的深层支撑.花淑兰在演唱技巧方面善于用音乐塑造形象,随着剧情和人物关系调整音色,在声音造型上使角色形象逼真,并赋予人物以音乐性格.其“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技巧,发声各部位均衡持久,丰寓并发展了评剧唱法. “科学发声”和“真假声相结合”的音乐理论主张,成为了评剧“花派”艺术独特鲜明的流派标志.花淑兰喉部灵敏度高、吐字清、丹田气足、越唱越响,不仅挺拔有力,而且富有弹性,发音吐字、一放一纵、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准确.她的唱腔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腔宽窄结合,字密疏相融,旋律性强,因此获得了“评剧的美声”和“花腔女高音”的赞誉.她的《牧羊卷》如水、韵味极浓,她的《茶瓶计》大河奔流,又温情似水.她的唱甜而亮、俏而活、朴素爽朗、清脆高亢,得心应口、高低自如、激越明快.她的《黛诺》,高亢入云、低坠无底、刚而不燥,低而不沉,长音中带有鲜明的音浪,短音则能清亮顺畅.除此之外,“”之后,花淑兰意识到金子般的年华已逝,努力通过艺术教育和培养传人使“花派”艺术持续传承.她亲授京、津、冀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b0余名弟子,使得她60余年积累的宝贵艺术财富得以薪火相传.

评剧“花派”艺术形成的主要线索是音乐唱腔的创造,而这也正足盛京戏曲音乐核心的学术价值之一.据记载,1965年沈阳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就对“花派”的“科学发声”和“真假声相结合”展开研究,并将花淑兰的经典唱段列为教材.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评剧“花派”艺术,依然是我围戏曲舞台上一道引入瞩目的靓丽景观.其中,中国评剧的唯一一个“三度梅”得主冯玉萍一直将其学演的《谢瑶环》作为保留唱段,并进一步通过对歌剧、话剧表现语言的借鉴,拓展了“花派”艺术的表演和演唱艺术语言.1987年,花淑兰曾隆重地在天津收了天津评剧院曾昭娟为徒,并教其学习了《牧羊卷》《谢瑶环》《半把剪刀》三出大戏.2013年,“二度梅”得主曾昭娟领衔主演根据《牧羊卷》改编的《赵锦棠》,囊括了“文华大奖”等多项国家大奖.近期,花淑兰的亲传弟子田敬阳更是作为导演将《杜十娘》重新呈现于舞台之上.

评剧“化派”艺术那高昂悠扬的旋律,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注:部分资料取自王景山先生提供的原始素材.)

(本文图片来自于百度)

(责任编辑 王虎)

艺术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艺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艺术方面论文范文。

1、艺术当代杂志

2、艺术科技杂志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