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影戏类硕士论文范文 与七旬老人的3D海派皮影戏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这是一篇与皮影戏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七旬老人的3D海派皮影戏

卢燕

四尺宽的白布上,借着灯光,一个肚腩微微凸起的皮影小人徐徐登台,小人的身后跟着一个油头粉面、点头哈腰的商人,一阵急促的琵琶声响起,成捆的从商人背后移到了主角眼前……幕后的老人手掐竹竿紧张地抄着小皮人,幕布上的焦灼在他颇具穿透力的念词中有了一波三折.朱墨钧是七宝皮影戏的第八代传人,从汀南皮影到海派皮影,这位69岁的老人最近又琢磨起了皮影戏的3D技术: “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清晨,暖阳下的上海市七宝古镇披上了一层柔软的金,静静等候着第一拨南来北往的游客.穿过古桥,一路沿着青砖古瓦,抬眼就到了朱墨钧老先生的皮影戏馆.

沏上一壶热茶,朱老先生热情地打开话匣,连自嘲都带着“司法式”幽默.当青年报记者问起老先生: “网上搜您的名字,发现您又会皮影又搞吹画,还写过地方志,不会是有人和您重名了吧.”老先生哈哈一笑:“用你们的行话,这是不是身份不明、形迹可疑?”

时光倒回50年,朱老先生就是一个热爱文艺的青年,为乡政府写过地方志,业余时间都浸在了皮影戏创作和吹拉弹唱.

朱老先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司法机关打上交道.几年前,闵行区检察院和古镇纪委注意到了朱老先生的皮影绝活,找到他,希望他能把廉政故事演到皮影戏里面.至今忆及,朱老先生的脸上泛起了“知音相逢”的微笑:“我跟他们说, ‘在皮影戏的舞台上,正面的清官戏要,贪官戏也要,有现实中的案例,也有历史的原形.案例要真实,尽可能还原.’听我说了以后,纪委干部觉得找对了人了!”

两年前的春天,第一场试演选在了七宝的一家百年茶馆.那里的老茶客大到社会热点话题、小到邻里纠纷,他们都喜欢评头论足,至于清官、贪官,更是他们称赞、怒骂的对象.见惯了世代浮沉,只有镇得住场的东西才入得了他们的眼.

既然要演切合现代社会题材的皮影戏,就要经受老茶客们老辣地挑剔.老镇的茶馆不讲茶道,只论人情世故,在那里有个雷打不动的惯例,每天中午要演两个小时评弹.下午2点半评弹一结束,趁着茶客们还没走,朱师傅和徒弟们抢着布灯光搭戏台.

不凭票、自愿观看,来去自由,3点演出开始后,朱师傅一口气演了四个新创作的戏,演出结束后,朱老先生略有些忐忑,直到他看见戏台下的老茶客基本没走,特别是坐在中间的老先生还饶有兴致地交头接耳,那一刻,朱师傅形容自己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表演结束撤台的时候,几个老先生听说幕后“抄小人”的是附近的居民,他们张大了嘴巴:“不错不错”.

朱师傅从这句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 “想不到还可以这样演,看来,七宝皮影戏有救了.”

最让他感动的还是这封道骨仙风的感谢信:“毛笔字写得真是好,我后来也用毛笔字回了一封给他们,老先生‘懂经’,得到他们的认可,心里那叫一个惬意啊!”

第二天早晨,朱师傅坐在皮影戏馆的二楼,楼下传来一阵礼貌的敲门声,朱师傅支开门窗,伸出头朝下望去,一位年纪比他还大的老先生略显局促地夹着一卷宣纸站在门口:“我是专门来找朱师傅的.”

朱师傅忙不迭地下楼开门,对方慢悠悠地赠上宣纸:“昨天我也去看了你们的皮影戏,几个老茶客委托我写一封感谢信给你,你们为了恢复七宝的皮影戏,费心费力了.”事隔几年,朱师傅的七宝皮影戏班已经得到过国内外太多的赞许,然而,最让他感动的还是这封道骨仙风的感谢信:“毛笔字写得真是好,我后来也用毛笔字回了一封给他们,老先生‘懂经’,得到他们的认可,心里那叫一个惬意啊!”

一直以来,外界对皮影戏有个误读,认为躲在幕后,演员可以很放松,其实恰恰是白幕后面的演出难度更大.皮影戏演出很拙,只有五块:头胸、腰部、腿部、上臂、下臂在动.还有念白也是一大难题,海派皮影戏的念白介乎于戏曲与口头白语之间,比如台词“对不起组织、对不起群众”,戏曲语言表达时,要拿腔拿调,通过一板一眼地拖腔来说,口头白语尤其是七宝口语来说这句话时,语调就是平腔平调,而皮影戏的念白介乎其中.戏中贪官说:“妈,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宗啊.”如果用平时的语言,妈应该回答说:“是啊,你对不起父母、祖宗.”但这么一说,用皮影戏的行话说:“这句话就松掉了.”朱师傅处理成:“你读了几十年的书,到今天才知道什么叫错,你对不起父母,辱没家门也就罢了,你对不起教育你的老师、支持你的百姓!”伴随着抑扬顿挫的念词,最后一句结尾:“天下父母看中儿子的,绝不是金钱和地位!”

新创的海派皮影戏,没有现成的资料,角色都要原创.社区居民虽说原来喜欢唱歌、朗诵、演小戏,但对皮影戏是门外汉.朱先生说,最难的是,他要把角色的喜怒哀乐,通过两根竹竿传递到白幕上,再去感染观众,这是最高境界,也是皮影戏的魅力所在.

“当时,光上海就有54个皮影戏班.但是,师傅们认了那么多徒弟,今天却没有一个把皮影戏演下去.我是七宝皮影戏的第八代传人,皮影戏是七宝古镇的第八宝,我从未放弃.五笔打字、图文制作,我都学.”

皮影戏有东北、西北、江南三大流派,每个流派或多或少汲取了当地的民风,东北皮影戏的代表作有《封神榜》、《西游记》,擅长武场,打戏彪悍而又激烈.西北皮影颇有皇家派头,古城西安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着无法忽视的名都地位,《隋唐演义》常常占据了他们经典剧目的榜首.江南的皮影戏演绎风格十分细腻,拿手的有《岳飞传》和《杨家将》.

朱老先生说: “我是七宝皮影戏的第八代传人.以前演皮影戏,是老人演给老人看,老人死了没人看、没人演,戏也就结束了.皮影戏是七宝古镇的第八宝,它的几盛几衰浓缩了那些时代的风貌.抢救皮影戏,我从未放弃.”

皮影戏起于汉,盛于唐宋,一直到清末明初,除了战乱,皮影师傅挑着戏担穿街走巷,临时搭一个戏台,幕布上灵动的一个个皮影小人是民间百姓最意外的惊喜.遇到婚丧嫁娶,老师傅更是铆足了劲,使出绝活大唱大演.

20世纪50年代,朱师傅的童年记忆都贡献给了光影下一个个造型精巧的皮质小人:“小的时候,碰到村里有办红白喜事的,我都会事先打听好会不会演皮影戏.头,在大人的身下穿来穿去,就为了看到皮影戏的全景.那时候,皮影戏会演到很晚,为了第二天还能抢个好位置,我甚至会睡在戏台下面,直到戏班的老师傅拎着我的耳朵把我叫起来.”

那时的皮影戏传承颇讲究“师傅领进门”,朱师傅回忆说: “所有皮影戏班的徒弟都要正儿八经地给师傅磕过头才行.当时,光上海就有54个皮影戏班.但是,师傅们认了那么多徒弟,今天却没有一个把皮影戏演下去.”

皮影戏班时兴时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砸乐器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对皮影戏文化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朱老先生讲述起皮影戏的盛衰史,颇有些惋惜:“皮影戏的语言起源于地方戏曲,它的最大功能就是能传承优秀传统.精忠报国、礼义廉耻等等,好的皮影戏会告诉观众为人做事的境界与底线.”

十多年前,朱老先生一度觉得皮影戏可能真的会就此与大众绝缘:“优秀的老师傅年纪已经很大了,他们说的七宝土话有些连我都听不懂,更别提现在的小年轻了.没人看怎么办?”困顿之中,朱老先生学起了电脑:“五笔打字、图文制作,我都学.很多老戏友劝我,这些和皮影戏没什么关系学了也没用.”一番苦心琢磨,朱老先生对皮影戏的人偶进行了改良,在朱老先生的办公室里,一个个透明薄膜剪出来的小人栩栩如生,面日特征和职业特点捕捉地“准”极了,在朱老先生的电脑设计图里,、检察官、法官凭借标志性的制服一眼就能分清: “传统的皮影小人光衣服就要穿好几层,还有妆面和扮相,往往观众连小人的行头还来不及看,哪里有心思听得进故事?”

“刚有电视机那会儿,我一度觉得皮影戏是被电视赶出了观众的视线,如今,我要让皮影戏上电视,我还在琢磨皮影戏的3D版.”

讲述中,阳光射进了办公室,充沛的光线洒在朱老先生的脸上,他的声音也渐渐响亮了起来:“如今,皮影戏馆还为七宝好几家学校开设了皮影戏兴趣班,在我的手里,竹竿和人偶是道具,到了孩子的手里,就是他们的玩具.他们喜欢得不得了.”

前段时间,经过朱老先生的精心辅导,学校的学生排练了一出《三打白骨精》还因此登上了央视,戏里面,唐僧是会讲“徒儿们,取经不是旅游,go、go、go”,而猪八戒则是一口沪语的憨厚模样,至于孙悟空被设计成“学贯中西”的人物.在朱老先生的调教下,一招一式之间,孩子们的童趣在皮影之间找到了最灵活的舞台: “刚有电视机那会,我一度觉得皮影戏的落寞是被电视赶出了观众的视线,如今,我要让电视把新颖的皮影戏请进来,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如今,朱老先生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热爱皮影戏的兴趣班小朋友: “我还在琢磨皮影戏的3D版,《中国影戏史》里说,皮影戏是‘以光显影’,只要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我就会活到老、学到老,让更多的人爱上它.”

皮影戏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皮影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皮影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皮影戏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关于皮影戏的论文 皮影戏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