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茅盾故居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寻访茅盾故居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寻访茅盾故居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寻访茅盾故居

一个细雨绵绵的暮春,我来到江南闻名的古镇乌镇,寻访茅盾故居,一入古镇我仿佛走进黑白电影的默片里,走进年代久远的故事里.

乌镇有着特有的文化韵味,这自是与周庄、同里、南浔、甪直以及西塘江南六大古镇的不同之处.同是逶迤的小河,拙朴的拱桥,怀旧的乌蓬船,古老的民居.但是乌镇自宋至清,竟出了161名举人,其中进士64人,赞叹之余,不由臆测这方神奇的水土.

千年之前的沈约,昭明太子萧统的老师,每年要抽几个月回乌镇暂居,学习的事是不能搁置的,萧统总随沈约居乌镇读书数月,于是,小镇上多了那苦读的太子,也多了一段古典读书的佳话.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在乌镇缓缓流动,想茅盾的家母,会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搂着小茅盾讲这个年代久远的励志故事.

沿着青石板路慢慢前行,走过几座石桥,再走过几条古街道,就走近了茅盾和茅盾家的老房子,走进朴素的江南小镇,走进绵绵的吴侬软语的桐乡.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提起茅盾我们总会想起《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等几部作品,他塑造了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小市镇商人林先生,农民老通宝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乌镇东栅观前街17号,乌黑的院墙,朱红的大门,似乎又看到大师身穿着对襟布衫,持一手杖,缓步走过古色古香的石质双桥,在青石板小街上缓缓独行,小街狭长仿佛伸向历史深处.先生对这一方水土怀有怎样的深情,否则不会在他笔下绵延不尽,像水乡悠长的河流.

在这里,我和这位文坛巨匠一起呼吸着江南温润的空气,心灵走得很近.一进门一幅对联,上联:先立乎其大;下联:有志者竞成.茅盾自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源于童年的教育.茅盾5岁时,母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当时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下来的《天文歌略》,还有一本历史读物《史鉴节要》,从小熏染他对文学的爱好.7岁时,茅盾随父亲进了家塾,由继母亲自指导,学习新学.8岁时,父亲病重,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值材高级小学.茅盾13岁时,在母亲帮助下,踏上到湖州的火车,中学是在湖州、嘉兴、杭州念的,在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1916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复游历日本,无论行踪多么杳远,他是乌镇放飞的风筝,心里永远系着的是故乡.

这一拥有狭长小天井的两层木构架清代民居,是1885年前后由茅盾的曾祖父购置,茅盾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书房的北窗放着一张大写字台,是当年茅盾的,中篇小说《多角关系》是在这里完成的.院内有不少花木,民国23年秋,茅盾亲手种植了一棵棕搁和一丛天竹,如今高高的棕榈的枝干已超越了院墙,天竹郁郁葱葱,主人却已长眠20多年了,叹人生短暂,树命犹长.

“立志书院”虽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的静雅之气.当我看到茅盾童年时所写的作文,语言叙述流畅如乌镇的河水,用词准确,老师也禁不住在上面勾勾圈圈,褒奖之余,想老师一定在课堂上当范文朗读.玻璃框下有一篇《可爱的故乡》,茅盾的晚年的手稿,字迹工整,手稿上到处是修改符号和箭头,一代文学巨匠竟如此认真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品,虽凌乱不堪,那非同寻常的认真和追求完美的境界,却深深地触动了我.想,茅盾在灯下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一页,我们常仰慕大师辉煌的巨著,而忽略了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勤奋.

走出茅盾故居,眼前是那气派的马头墙、婉约的美人靠,宽敞的廊棚、灰灰的瓦檐、潺潺的流水、闲适的拱桥仿佛走进一幅江南风韵的水墨画里.“林家铺子”的商号仍高悬在窄窄的街道,只是不见愁眉紧锁的穿长衫林先生,代之的是头扎蓝印花巾美丽的水乡姑娘,站在柜台里,热情地向游客们介绍当地的特产.修真观古戏台,汇源当铺,染坊里的蓝印花布,三白酒公生糟坊,姑嫂饼作坊……无处不渗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民俗风情,让人应接不暇.

如今的乌镇仍保留有二、三十年代江南水乡的生活韵味,踏在窄窄的幽深的街道上,用心倾听青石板上发出的自己的脚步声,把枕水而眠的乌镇留在心底,把茅盾故乡的美留在心底.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寻访茅盾故居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寻访茅盾故居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寻访茅盾故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