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功能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本文关于高校学生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功能

魏丽静 汪精海 赵 莉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本文以高校学生社团为切入点,从思想政治、能力锻炼、品德培育、身体素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价值实现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指出育人功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其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2-0108-03

作者简介:魏丽静,女,甘肃农业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汪精海,男, 甘肃农业大学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莉,女,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高校学生社团概述

1. 含义

2005年教育部、共青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将高校学生社团定义为“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开展自主活动的学生组织”.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将其定义为“在校大学生依据共同兴趣、爱好、特长等,按照一定章程,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自愿组成并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2. 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成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具有类型多样性、内容广泛性、形式开放性、活动灵活性、社会实践性、组织松散性等特点.

3. 类型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将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而甘肃农业大学将社团分为学术科技型、体育竞技型、文学艺术型、环保公益型、社会实践型五大类,各类社团数量不等,职责不同,分工明确,发挥着不同的培育和教化作用.

二、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概述

1. 育人功能的含义

综合哲学和社会学关于“功能”的认识,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因此,本文尝试给出育人功能的定义,即: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发挥的作用,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身体素质、人际交往、奉献精神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其根本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分析

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最活跃、最庞大、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组织,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品德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力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实现个人价值的第二课堂.

(1)学术科技型社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学术科技型社团是甘肃农业大学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的社团.数学协会、葡萄酒协会、化学协会、英语乐园等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在这里可以提升专业能力,通过研究课题获取知识进步,提高专业课成绩,2015年社团招新中,英语乐园报名人数超过600人,可见其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数学协会学生通过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在与不同高校的学生交流时,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得到很大提升.

(2)体育竞技型社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社团不仅是交流思想、提升专业能力的场所,也是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地方,诸如武术协会、自行车协会、篮球协会等体育竞技型社团,通过每天早晚的常规训练以及平时举办的一些武术交流会、环青海湖骑行活动、篮球比赛等,让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走出宿舍,体会体育活动的乐趣.

(3)文学艺术型社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风帆文学社、翰墨书画社、舞蹈协会等社团为例,文学艺术型社团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互相取长补短,在欣赏高雅的文学作品、书法作品,观看舞蹈演出时陶冶高尚情操,提升专业水平,培养自身人文素养,走出一大批青年才俊,甚至部分同学在大学毕业之际能出版自己的书籍,举办属于自己的书画展.

(4)社会实践型社团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自主创业协会、大学生就业协会、海联队等社会实践型社团通过组织模拟面试、就业创业大赛、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及志愿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处事能力得到提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5)环保公益型社团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环保公益型社团是学校起步晚、发展快的社团,与当代大学生的需要相符合,以爱心社、红丝带协会为例,他们通过开展爱心宿舍、爱心图书漂流物、防艾知识讲座、打扫校园卫生等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了环保意识,从点滴小事中培养了学生的热心、爱心和公益心,培养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愿意为学校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6)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2005年1月13日,共青团、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学生社团要长久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明确发展方向,遵循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交流互动中无形间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弥补了思政课向学生强行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使学生在自我参与、自我组织中获得自我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研究表明,大学阶段学生仍处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此期间,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家庭的依赖逐渐减弱,而影响最大的是校园中的同学朋友,尤其是社团里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他们可以把社团看作未来走向社会的工作场所,在这里积累丰富经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8)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报告会、座谈会、团体比赛、知识竞赛、实地调研等活动,如演讲与口才协会举办的“演协杯”辩论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合作、竞争和创新精神,提高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尤其社团管理者要考虑社团如何发展、怎样保持先进性等一系列问题,长时间的锻炼与责任担当,让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全面发展.

三、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有91.07%的学生加入过社团,92.16%的学生亲身参与过社团活动,在2015年社团招新中,有近4800名新生报名参加社团,部分学生同时报名多个社团,英语乐园、爱心社、红丝带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舞蹈协会等育人功能较为明显的社团报名人数跃居前列.对他们而言,社团提供了发展兴趣爱好、广交朋友、提高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综合能力的舞台,对促进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社团受学生喜欢的程度依次为社会实践类、环保公益类、文学艺术类、体育竞技类和学术科技类,由此可见,学生社团数量和社团受学生喜欢程度存在一定出入,数量最多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并不是最受学生喜欢的.相反,一些新兴的社会实践类、环保公益类社团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这说明在学生社团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规章制度逐渐健全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从而制约学生社团发挥育人功能.

1. 存在问题

(1)学校层面.学校对社团给予的支持力度有限,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校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对社团发展方向、发展动态、发展理念的定位仍有欠缺,在社团活动和社团文化建设的具体操作上存在疏漏,不能保证社团开展活动所需的时间、场地等,不能满足社团发展的需要,很难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社团指导老师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社团指导老师大部分都是挂名,与学生交流沟通少,对社团工作关心少,未对社团发展提出管理性意见或建议,甚至有些老师对社团发展完全不了解,制约社团的健康发展.

(2)社团层面.一是社团运行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二是社团自身规章制度、组织纪律不健全,缺乏成文规定,对社团发展方向、发展理念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管理;三是社团活动内容单一、形式趋于古板、项目同质化日趋严重,缺乏科学内涵,缺乏品牌活动和精品活动.很多社团开展活动都是为了完成年终考核任务,而并非从社团成员利益、校园文化建设出发,活动缺乏新意,只是一味继承,质量较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3)社团成员.社团管理者自身能力不够.社团管理者是社团领导核心,调查显示,30.36%的学生认为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社团管理者具有创新意识和杰出管理才能.部分社团忽视了社团成员的新老更替,不注重对社团管理者的培训,缺乏严格的培训计划和换届程序,不能有效选出组织管理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管理者.对社团会员来说,很多学生初入大学对一切都是陌生的,抱着发展兴趣爱好、结交朋友、了解社会现实、学习知识和技能等目的盲目加入社团,甚至还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打发时间和课外加分,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社团要如何发展.

(4)原因分析.一是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宣传程度不够.学生社团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学校并不直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不能及时发现社团存在问题.调查显示,学校有32.14%的学生对社团发展了解情况较少,甚至存在3.57%的学生对社团完全不了解,同学们不知道社团数量、不了解社团分类、不清楚社团活动,这说明学校对社团的管理、宣传程度不够,不能保证社团均衡发展.二是学校、社会、社团成员对社团认识不足.社团以学校为依托,以服务师生、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部分学生在成立社团时,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或为了展示个人才能,未充分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缺乏对社团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社团成员不清楚社团发展方向和目标.三是缺乏对社团成员的需求分析.社团要了解并尽量解决社团成员的需要,使其个人价值得以实现,让他们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朋友的关怀,用真情来维系社团的生存和发展.但调查显示,有些社团内部通常是拉帮结派,只满足个别人的利益需求,而并非群体的利益需求,缺乏凝聚力.

四、优化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对策建议

1. 加强对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完善社团内部建设

一是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提供物资保障.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帮扶力度,鼓励专业教师做社团指导老师,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层次性,对社团指导老师严格要求,不可放任自流,可适当将社团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以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意识.二是学生社团联合会要积极协调社团,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进行工作总结,将社团管理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反映到学校,使之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积极鼓励社团争取社会赞助,多方筹集资金,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三是社团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以规范和约束社团成员的行为,促进其更好发展.社团管理者要与社团成员加强沟通,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明确自身责任,具有全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眼光,及时准确把握社团发展动态,适时做出正确选择,引导社团发展方向,强化责任意识.

2. 建设优良的社团文化

加强社团内部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展有目的、有意义、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高品质社团活动,打造品牌影响力;抓好骨干队伍建设,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实力、有责任心的社团干部;加大对社团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强梯队化建设,提升其综合能力;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拓宽社团活动的渠道和发展空间,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提升社团影响力.

3.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辅助作用

以爱心社和自强社为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社团独立的网站,介绍社团发展历史、社团活动等,适时更新动态;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贴吧等网络空间发布社团动态,展示会员风采,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可与不同人群交流,听取其有利发展建议,推动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4. 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与国内外各大高校社团积极交流,汲取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从社团发展最新特点和学生自身需求出发,合理规划社团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情况的社团采取差异化管理,积极开展高效高质的社团活动,实现社团间的优势互补.社团管理者应积极参加全国高校社团会长论坛,与不同的社团管理者交流经验,改正管理中的不足.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团成员因共同兴趣爱好相聚,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大学生接触更多精彩.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实践中的育人功能,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优秀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2005.

[2] 林勇灵.论大学生社团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D].南宁:广西大学,2015.

[3] 张斌贤等.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苗雪莲.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5] 郑爱华.论高校社团育人功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70-171.

[6] 王运东.开发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92-132.

[7] 赵龙.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及其育人功能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2.

[8] 宋晶.高校学生社团类型与功能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社团情况调查分析[J].消费导刊,2008,(9):252-253.

[9] 刘锋,刘芳.大学文化引领下的社团育人功能[J].科教导刊,2011,(31):170.

[10] 范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11] 周伟军.大学生社团功能的社会学分析[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2.

(编辑:秦俊嫄)

高校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高校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高校辅导员期刊

2、高校辅导员杂志

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4、学生论文

5、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