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中职学校语文读说写三位一体教学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职学校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语文读说写三位一体教学

汪海波 王艳秋

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守语文教学本质的前提下,本课题将尝试阐述中职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读说写三位一体多元并举,对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的职校语文教学进行理性的考量和反思,并做出及时而又能动的应变和改革.

一、课题确立酌背景,它的现实针对性及实施目的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1.深化职教改革的时代要求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作为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着力于市场与人才供求关系的调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都提出了要求.顺应这一趋势,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日渐从基础教育的理论性、务虚性框架里分离出来,它以时效性、实用性为特色,以进入市场、投身实践为目的,与分数决定一切的传统教育观相比,它取的是“能力决定命运”的一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正经历着从独抒机杼的自发状态向系统而有效的自觉状态的华丽蜕变.

2.教学自身发展所需

就教学体系建设而言,职业院校体制的健全(职高与普高的分流,中专、中技和职高的合流,中职和高职的衔接,高职本科院校的出现,成人教育的职教化倾向等)和功能的转型,要求职业教育拥有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

就教与学的互动来说,首先,学生和家长期待着职业导向的短平快式教学成效,它针对学校和教师,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有力的倒逼机制.其次,大凡教师,总在主动寻求教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中职语文作为基础课,则在专业课程改革之际,力图保持与专业课的良性互动和平衡,同时又坚持着自己的个性.

3.国外职教的启示与借鉴

德、日、美等国职教发展相对成熟,“重工”而不“轻文”,通识教育在职业院校的普及,是作为“人”的基本需要而实施的.其中人文教学的常态化,与技能和实践教学形成软硬相间、张弛有度的关系.它带给我们当下中职教育的启示是:实现职教转型,或日最大限度实现教育效益的功利化,语文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小觑,语文所秉持的审美和心灵“质”的坚守,和它在说与写上“用”的机变,贯穿于中职语文教学具体的过程,为职教学子提供了虽仓促却十分必要的文学和思想,以及读的基础上的说话能力和写作基本功.

(二)现实针对性和实施目的

现行中职语文教学有着诸多的偏差或弱点,如: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各自为政、学生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教学内容或沿袭普高教材一成不变,或紧盯技术和“诀窍”急功近利;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或语焉不详,或简单应付工具化倾向明显;过分崇尚技术,轻视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人文底蕴和长足发展后劲的缺失……课题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力图回归中职语文教学的常态.

课题的实施,将有助于确立中职语文的教学理念(先是在大语文背景下,梳理中职语文的教学规律,把握其发展脉络,估量其内涵和外延;再是在此基础上,构建中职语文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即确立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大纲到课程设计到授受方法一以贯之的实施路线)和方法论(以读说写三位一体为基本内容,以及其他方法),并为职业学校人文学科建设,在短长效应(短中期方法与效益的把握,及长期绩效的估量)、软硬尺度(技术主导的教学氛围下的人文执守和方法应用)等方面寻找共同点.另外,课题的实施,对中职校园文化也会有所裨益.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方法和视角举隅

(一)课题研究价值

我们把中职语文教学力图在读说写各方面多管齐下、彼此互动、统为一体、立体生成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其研究价值表现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

教的方面:摸索出一条与学生的身心状态和职业目标——处于成人又成才关节点上的“技工”——相匹配的读说写均衡发展、整体推进的教学路径;为个人化、自发式且多色彩的中职语文教学,提供系统化的可供操作的教学范例;为教学经验的各自表述乃至自说自话的教学研究,寻求公认的理论认知,撰写可行的研究报告和教学纲要.

学的方面:在读说写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学感知和应用表达能力的;引领学生阅读先行、致力说写,以说写实践推动阅读进度、借阅读的深入提升说写水平,读说写并行不悖,立体交叉.借此,既锤炼学生的综合表达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满足其短中期工作和生活所需,又对其审美和艺术感悟力、思想人格、人文素质等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性教学

1.优化教案设计,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逐渐实现职教与基教的分离,初显现代职教的本色

从二十多年前人民教育社一统天下的高中语文简约版中专(中技)教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若干职教语文班子抱团出台的“表达训练”一类试行本,到世纪之交各出版社竞相推出的“规范教材”(包括某些部委社出版的“专业语文”),以至当下职教转型之际技术课业挤压下的课改资料、校本教材,中职语文教材(读本)为教育与市场的相互作用所驱使,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奔竞不止.教师的教案也被迫随着教材年年更新,到后来老师们干脆把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当作了教学主轴,一切教材为我所用也可为我所不用.这无疑是职校语文教学自主的一个表征,但也揭示了该课程的芜杂现状.

我们做过“同步异行”的教案尝试.“同步”,意味着尽量与指定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层次和教学顺序保持大体一致.“异行”,就是把不适合于学生接受水平和课堂讲授效果不好的内容,有选择地予以剔除或修改,以便课堂讲授内容服从于老师统筹的教学脉络;在尊重指定教材的基础上,把多种教材的精华之处综合在一起,不惜编写校本教材以求教学良效(其中,母语和人文的着力浇灌是语文课在任何处境下都不言弃的坚守;而读的基础上说、写能力的激发,也是一个必须倾力的教学追求).

2.从情感愉悦人手,以审美为中介和经络,在文学的面上进行立体的表达能力训练

因为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技术至上的氛围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拓展,所以老师必须在语文课堂和课间,灵活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要抓住他们青春萌动、亲情有感、节日家庆、联谊聚欢等情感充沛文艺思维活跃的时刻,因势利导,及时把他们引入语言文学的感性愉悦当中.也就是说,从情感愉悦人手,以可读性强的文学文本(中外文学精短名篇,少年人所适用的读物等)为依托,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享受审美的快乐.当审美成为学生的一种日常期待时,它俨然就是维系语文教学内在品质的一条经络了——如此已由点及线;再由线及面(文学作品、阅读文本的语言质地和艺术内涵,以及它的境界、情思、意义等);当我们在此“面”上自觉地推动读说写三者的互动(表达能力训练),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便展现出来.

这么一个点线面至于立体的进程,我们是在教学的微妙推进中,历经多年观察才确认的.虽然有些粗糙,但躬身多年的教学体验,却能保证它是切近语文本质的有理可循的教学经验.

3.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互补

从教材的庞杂困局整理出一条讲解线索之后,我们先是坚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纸质教材、诵读、串讲、板书、词句习得、文本和结构分析、口头和书面作业等)进入课程,它注重的是师生面对面,讲与学、问与答之间的互动,以及情与思的碰撞和释放.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则是为了拉近学生与网络资料、文艺时尚的距离,是为了借助声光色影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方面,PPT投影当然有其必要,而融观赏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更是我们所倚重的.比如有关作家作品介绍的百度百科网页、教材所涉文学文化知识的图片和文字、经典诗歌散文的诵读录音、某些演讲比赛和辩论会的现场影像、“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视频,还有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等.

借助具象的听赏和观赏,激发学生对“文”(课文、作品)的感知,使他们在读图时代、网络时代仍不避读文,仍以读文为本……这才是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互补的关键所在.

(三)研究方法和视角举隅

除了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行为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常规研究方法之外,本课题还采用了以下方法和视角:

“三观”结合法:立足于微观的教学实践、创新尝试和绩效评估,在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人才观念、市场需求等宏观背景下,进行符合中职教育目的和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和论述.其中的推进与演绎、期待与反馈、整合与扩张,正是系统思维在教研中的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论”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相互关系的启发.中职语文教学研究“三观”皆备,最终落脚于“中观”的应用型理论和教育场域.在把握微观和宏观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研究体验,姑且不称其为“研究方法”,而只把它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以人文眼光打量中职语文读说写的三元并举和多象共存,再由语文转向其它人文课程,在差异里寻找类同之处.也就是说把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读说写实践建立在语言文学的本质上,伺时还让它和史哲、艺术的教学,和品德、人格的养成,和思想修为、精神成长等有机地联结起来.在语文为主轴乃至为触媒的教学情势下,促成学生人文素质的逐步提高,并使之与技能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便是我们的“多元共生”之法的初衷.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读说写教学实践表述,三者的比例关系与相应教学效益估量,以及母语背景下读说写三合一模式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倾力于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与中职学生相适应的读说写方式.读,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在中职阶段,应区别于普高的分数指向阅读、高职的欣赏维度阅读而独辟蹊径.说,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尽早掌握的“武器”,作为读的最广泛的应用形式,实践第一,与成人的过程相伴随.写,作为一种基本的表达能力,文学类和应用类写作均应各适其度,底线是不能有任何硬伤.

二是读说写三个方面的互动和共生.读是基础,说和写是应用;说和写反求助读,推动读的理性安排和有序进展;说的灵动和机变有助于写的拓展,写的艺巧和适度,保证说的精彩与恰当.推动读说写三者之间的互动,首先要促成三者各自内部诸要素的协调和共振,使得三者各自以最佳状态出现并作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的立体过程,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读说写三位一体.即在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确切保证的基础上,促成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从而由读说写的良性互动,跨入三者混然一体的自如境界.这正是老师所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也是学生的情思、审美、知识、能力等在语言文学方面的成功样态.

四是立足于成熟读说写基础上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母语语言文学给养之下的专业适应、角色变换、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以及顺应规律的前瞻视野和突破常态的思考与行动能力.

(二)读说写教学实践表述

“善读、能说、会写”,是立足于目的层面,对教学实践的一种通俗表述,也是老师摸索多年总结出的中职语文学习“六字方针”.

善读,高效的择善而读.

要选择恰当的教材和读物.选择承续初中基础的,与普高难度一致但密度较小的适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外阅读方面,经典古诗文、现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品、高中教材乃首选读物,《读者》《青年文摘》《散文》一类审美和励志的杂志,同龄人作文选(如历年高考优秀作文选)、网络美文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要把握好读物的层次.应尽量选择那些稍在学生现行阅读水平之上,尚能理解并留有期待空间的文学作品,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

精读(经典读解、文本细读)为主,辅之以泛读.精读须字斟句酌,针对文字词句、结构脉络和情怀美学,并适度考量其思想文化和社会意义,更须在文学情境下,有序地安排、逐步地推进.泛读是量的积累,是知识面的铺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类和篇章,使得阅读有选择、方法有分别.

意味阅读.审美的方式(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为指针)和启智的方式(以培育思想和锤炼认知为目的),两相兼顾内在互动.其中的妙处尽在课授言词、临场发挥,以及师生的交流和神会之间.另外,阅读中的写作模仿,模仿过后的痕迹脱化,都和细致揣摩的审美意味紧密勾连.

能说,恰当的能动言说.

强调现代职教——技术语境下学生的语言应对和业务沟通能力,不求巧舌如簧,但必须表达到位、沟通有效、言行适度、体面自尊.相关教学包括基本口语、日常和工作谈话(交谈、讨论、面试应答、临场发挥等)、公开说话(诵读、演讲、辩论、发言等)等的训练.

会写,简约的会心摹写.

力求文学体裁的一般性写作水平达标,其底线是无论主题、情思、结构和语言都必须“过关”;而针对性的应用写作,也能够简洁完整、准确规范.书写效果方面,篇章布局合理、字型结构得体、繁简假借等严守规范,又不失各自的书写个性.

以上读说写三者的各自地位和彼此关联,我们简单地把它归置为“读本一说用一写继”.即以读为本、由说而用、因写成继,如此下来,读说写三相交驰外呈一体,联袂激发阅读的乐趣、话语的感性和创写的韵致,为职校语文、人文学科和校园文化,准备了充足的食粮.

(三)三者比例关系在教学中的把握,以及相应教学效益估量

在研究性教学中,我们把读、说、写三项在语文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中所占的时间份额,控制在以下范围:

读≥50%;说≈30%;写≤20%.

也就是说,大量的阅读,多少带些恶补的意思,以便为面临成人和就业压力的中职学生,开辟最后一个补缺补差的在校阅读地带;适中的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说话,从被动的应对发展到主动的交流,为他们在不远的将来与社会的对接作必要的准备;少量的写,各种文体都尝试一下,但均不能沉湎太久,举一反三才是不失其绩效的对策.

综合学生的母语语文期待、社会一职业身份自我意识、创造性的焕发与保持、临场应变能力与自由发挥潜力等,估量读说写三者互动之后的教学效益:三者相加,大于其和,甚至呈倍数增长.

原因在于:一,读说写内在于语言文学的互动和合奏,激发了学生在读说写各层面的主动性,在言语感悟、思维的连续和贯通、联想和想象、表达的能动性和个性化、自我纠偏和及时反馈等方面,有着茅塞顿开、灵光骤现一样的效果——这是中职学生所经历的文学与人生的首度“开窍”!二,读说写多方同步感性介入,在教学理性的背景下,不仅在读说写三者之间,更在三者与文学作品阅读文本之间,都产生一种互相作用的效果(彼此互动、竞相照耀,又内在协调),它无疑是对语文教学效应的放大和提升.

还有一个更可观的效益:经过此短中期语文的训练和习得,学生与语文课的隔膜和对语文课的无助感都会逐渐消解,对于母语语言文学的亲和与自信就会水到渠成.某种程度上,这是职业教育顺应市场需求又不舍学科要求,在语文教学方面颇具有效性的成果.

(四)母语背景下读说写三合一模式,以及中职语文与其它人文学科关系初探(与校园文化相伴随)

如图:

中职语文,以文学作品和阅读文本为核心,在读说写的交互作用下,呈现出圆熟自如生生不息的态势.它与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教学相辉映,打造了一个充满磁性和感召力的场域.需要说明的是,该人文效应的发生和扩张,始终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伴随.

母语不仅作为上述所有学科的背景,母语更是语文学科的直接渊源,作为语言文学最本色的质地,蕴藏着最为内在的力量.母语给予我们兴味无穷的词象感悟、心领神会的文化认同和神秘宴乐般的语言一艺术享受,为教育教学打上了一重命定的色彩——那便是中国化的人文教育之于莘莘学子心志的多向培育,是蕴藉自足的人文之于技术主导的中职教育价值的多重呵护.

四、若干研究观点.相关质疑示例

(一)若干研究观点

现把从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想到的几个观点呈现如下:

善读、能说和会写,是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近期目的,它与中长期职业教育目标相匹配,是人文和技术、教育和市场结合的产物,也是老师应该致力的基本教学追求.

《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职语文教学,因为时间短促空间狭窄,“鱼”(即灌输语文知识,辅之以理解和表达上的基本训练)和“渔”(即培养对语文的整体感知,传授语文学习方法,激活对语文学习的自觉意识)难以两全.此时,不是舍“鱼”取“渔”,而是重“渔”兼“鱼”,也就是说在感性的课堂氛围里,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整体感知,先把学习语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再在方法的主导下,增加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表达能力,最终令美学感悟和人文情致慢慢充溢学生的心灵.

强调知识的柔性应用,读说写综合发展,心灵成长和语文学习同步.即摸索出一条以能力为立足点、以素质为本位,人文统摄之下富于发展前景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学设计的创新,是中职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如:教学理论为纲,教材和资料为目,读为经、说写为纬,纲举目张兼而经纬交叉的教学设计;还有近期(语文在教的本学年度)效果、中期(学生在校期间)效益和远期(独自走上社会的前几年)效应三者兼顾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论.

读说写三方面协同发展,应做好其与不同专业的对接工作.在总体一致的框架下,读说写各自的内容、进度、教法等,也应因科(学生所在的专业)制宜各有侧重.班主任和实习教师,是实施对接的中介,也是推动研究进程促成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二)相关质疑示例——关于中职语文教材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材迭出,却难觅代表性版本,主要是因为中职教学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难以规范,也不排斥“近亲繁殖”、树门户立壁垒的可能.尤其是少数打着“情境化语文”“表达技能实训”旗帜的教材,它所设定的“情境”或因与文艺和心灵无关,只能称之为单调的场景,它所从事的“实训”或因脱离了言语质感和写作冲动而沦为强说强写式的练习.更有个别版本尽是些格式化机械性的句法段法训练.它把人文为内质的语文表达能力训练,搞成了纯粹的技术性操作,不仅脱离了文化基础,还因缺乏恰当的表达语境和基本的亲和力,使得师生深陷枯燥和乏力的境地.鉴此,我们呼吁无论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设计等怎样定向了中职教学的路数,在语文课方面,富于启发性的阅读文本和经典作品,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和课授起点——“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古训,对当下的语文和人文教学,越来越显出其规训作用.

五、课题展望

职校语文延及职校人文,与校园文化生态息息相关.而读说写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因其母语的先天使命,因其审美、情思和理想相互呼应的独到优势,已经成为职校教育软实力的一个缩影.职校语文立,技术主导的职教才可能受到其潜力和底蕴的涵养;职校语文废,学生的精神成人和全面成才定会错过黄金时期.

职校人才培养目的固然无法改变,但在职校着力打造“技术的人”的现实当口,语文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把美与雅、情与思、爱与梦带入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生命历程,我们不惧技术的诱惑,更倾心于培养精技在身的“文化的人”和“社会的人”,使他们自立于社会担当起历史的使命.

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中职学校语文读说写三位一体教学研究》(批准号BBB14004)的研究综述.

汪海波,安徽机电工程学校高级讲师,课题负责人.研究方向:中高职语文教学研究,诗歌创作与评论.王艳秋,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人文、社科课程与中职技术课、实习课的对接.

中职学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中职学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职学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学校教育杂志

2、学校教育是正规期刊吗

3、学校论文

4、学校管理方面的论文

5、学校教育论文

6、中小学学校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