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台湾泥鳅仔鱼配合饲料培育试验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这是一篇与台湾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台湾泥鳅仔鱼配合饲料培育试验

李玉娟1,李新蕊2,赵博3,杨振才2

(1.河北海泰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3.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取孵化出膜3 d的台湾泥鳅仔鱼分别放入进行了天然饵料培育的三个池塘,放养密度为120万/池塘/0.13 hm2,根据天然饵料的数量调整配合饲料的用量,经过28 d的养殖实验,3个池塘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平均成活率达到了31.13%,天然饵料和配合饲料搭配使用,大大提升了泥鳅仔鱼苗种的成活率.

关键词:泥鳅仔鱼;生物饵料;开口粉状饲料;破碎料

随着泥鳅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育苗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为了降低养殖中的苗种成本,选择采购泥鳅水花,在池塘进行苗种繁育.众所周知,影响泥鳅水花成活率的关键就是饵料的数量和质量.传统的苗种培育主要采用褶皱臂尾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投喂泥鳅仔鱼[1],但池塘生物饵料的培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量也易受气候等外界条件影响,成活率低[2],很难满足池塘育苗的需求.配合饲料营养全面,储存和使用方便,在水中溶失率低,对水体污染小,且饲料货源充足,质量安全可控,是补充天然饵料不足的良好选择.因此,在泥鳅养殖企业池塘有部分生物饵料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指导养殖企业使用配合饲料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我们开展了池塘仔鱼苗种配合饲料培育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培育池塘条件

2017年4月至6月,在河北省邯郸市众鑫生态有限公司的泥鳅苗种培育池塘开展试验.池塘面积0.13 hm2/塘,水深0.5 m,共3个池塘.每个池塘配备增氧设施,水源为地下水,呈弱碱性(pH 7.8~8.1).在放养泥鳅苗种前12 d,对培育池池底淤泥进行清理,留20~30 cm,先期曝晒,然后用生石灰1 125 kg/hm2带水消毒,全池泼洒,不留死角,以杀灭敌害生物.

1.2生物饵料培育

清塘消毒后,加水至50 cm左右(进水口用120目筛绢网袋过滤,谨防敌害生物进入).因为轮虫为泥鳅仔鱼的主要开口饵料,故于放苗前7 d,施腐熟鸡粪1 200 kg/hm2,以培育轮虫等小型浮游生物.

1.3泥鳅仔鱼放养

实验所用仔鱼来自邯郸众鑫生态有限公司自繁的台湾泥鳅仔鱼.于仔鱼孵化出膜3 d,采用充氧鱼苗袋进行转运,将鱼苗从孵化池转入培育池.2017年5月24日,放苗前先将充氧鱼苗袋放在培育池水面上漂浮半小时左右,待袋内外水温相差不多时,打开鱼苗袋让池塘水缓缓进入袋中,缓慢倾倒使鱼苗游出鱼苗袋,以减小因溶解氧和pH等因素剧烈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每hm2培育池放仔鱼900万尾(约1.8尾/L),每池共放120万尾.

1.4饲料投喂

实验饲料及营养组成见表1、表2,苗种培育期间,每日上午8点测定各池塘轮虫或者枝角类等生物饵料密度,根据生物饵料密度的适宜程度,计算配合饲料投喂量进行投喂.饲料每日投喂3~4次,分别为8:00、11:00、15:00、19:00,遇生物饵料较多时15:00时不投喂.前7 d投喂粉状饲料,8~10 d粉状饲料和破碎饲料交替投喂,11 d之后全部转为投喂破碎饲料.

表1实验开口粉料配方及营养组成(干物质基础)

成分

开口粉料/%

白鱼粉38

乌贼肝粉4

α淀粉10

膨化大豆10

黄金蛋白10

谷朊粉8

酵母粉2

花生粕9

蛋氨酸0.2

赖氨酸0.3

豆油1

鱼油0.5

磷酸氢钙3

其他2

预混料

2

主要营养组成蛋白质

42.13

脂肪

7.47

灰分

15.17

能量(MJ/kg)

16.64

生物饵料密度的测量方法:由于本试验要求测得实时的生物饵料密度,标准的浮游生物定量方法需要将养殖水样固定后沉淀24 h,因此本试验对计数方法进行了改动,粗测实时池塘生物饵料密度.于每日上午8:00在每个池塘的上下风口、池塘的20 cm水层固定位置处取水样,在三点各用采水器取5 L水,混合后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经鲁哥氏液(配制方法:称取6 g碘化钾溶于10~20 mL双蒸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4 g碘充分摇动,待碘完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100 mL.)固定后,充分混合均匀随机取样在显微镜上观察计数.

轮虫密度的测量方法:取混匀水样15 mL加入0.25 mL鲁哥氏液固定后,将沉淀样品充分摇匀,吸取1 mL注入1 mL计数框内,在10×10倍显微镜(Nikon E100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个样品计数10片,取平均值;如果同一样品的10次计数结果与其平均值的差超过平均值的&plun;15%,需要再计数一片.计数完毕后按下列公式计算1 L水中轮虫的个数:N等于Pn×1 000

N:1 L水中轮虫的个体数;

Pn:平均每片计数出的轮虫的个体数.

2试验结果

2.1生物饵料和配合饲料投喂率

各池塘生物饵料和配合饲料投喂率如表3.1号池塘放苗后第1~7、8~14、15~21、22~28 d各阶段投喂率分别为0.408、0.711、0.858、0.985 mg/d/fish,2号池塘放苗后各阶段投喂率分别为0.558、0.586、0.863、0.985 mg/d/fish,3号池塘放苗后各阶段投喂率分别为0.674、0.774、0882、0.985 mg/d/fish.

表2实验破碎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干物质基础)

成分

鱼苗破碎料/%

进口鱼粉35

麸皮5

面粉15

发酵豆粕5

啤酒酵母3.5

花生粕10

豆粕10

棉粕3

菜粕3

豆油1.5

鱼油0.5

磷酸氢钙

3.5

其他

3.2

预混料

1.8

主要营养组成蛋白质

37.04

脂肪

6.50

灰分

12.66

能量(MJ/kg)

16.43

表3苗种培育池塘生物饵料密度和配合饲料投喂率(平均值&plun;标准差)

培育期

生物饵料密度/个·L-1

配合饲料投喂率(mg/d/fish)

1号池塘

2号池塘

3号池塘

1号池塘

2号池塘

3号池塘

1~7 d

2 004.71&plun;1 777.56

1 963.28&plun;1 620.41

747.86&plun;563.27

0.408&plun;0.145

0.558&plun;0.074

0.674&plun;0.033

8~14 d

480.14&plun;74.96

599.14&plun;184.72

365.00&plun;80.73

0.711&plun;0.026

0.586&plun;0.082

0.774&plun;0.053

15~21 d

104.14&plun;92.63

71.86&plun;42.09

52.57&plun;23.55

0.858&plun;0.047

0.863&plun;0.042

0.882&plun;0.030

22~28 d

30.43&plun;4.17

30.43&plun;6.25

36.43&plun;23.16

0.985&plun;0.028

0.985&plun;0.028

0.985&plun;0.028

2.2苗种产量和成活率

各池塘苗种产量、规格和成活率如表4.

表4苗种产量、规格和成活率

塘号

放苗数

/万尾

产量/kg

平均规格

/尾·kg-1

平均全长

/cm

鱼苗数量

/万尾

成活率/%

1

120

360

1060

4.371

38.16

31.80

2

120

340

1120

4.125

38.08

31.73

3

120

280

1280

3.754

35.84

29.86

从表4可以看出,经过28 d的培育,1、2、3号池塘分别捕捞泥鳅寸苗360 kg、340 kg、280 kg,1、2号池塘略高于3号池塘;仔鱼的规格分别为1 060尾/kg、1 120尾/kg、1 280尾/kg,全长分别为4.371 cm/尾、4.125 cm/尾、3.754 cm/尾;而成活率分别为31.8%、31.73%、29.86%,3个池塘相差不大.

3讨论

目前市场上的泥鳅苗种培育多依靠天然生物饵料,泼洒豆浆或者酵母等辅助培育,这种传统的苗种培育方法泥鳅仔鱼的成活率不足20%[3],本试验全程根据生物饵料的密度使用配合饲料培育泥鳅仔鱼,并根据泥鳅仔鱼不同阶段口径大小变化,使用粒径小于0.15 mm的开口粉状饲料和0.2~0.8 mm粒径的破碎料两种料型饲料,3个池塘平均成活率达到31.13%,大大提升了泥鳅仔鱼苗种的成活率,解决了由于饵料不足导致苗种成活率低的问题.

本试验中,放苗前,1、2号池塘可见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而3号池塘轮虫几乎不可见,第1~7 d 3号池塘配合饲料投喂量较高.在8~21 d期间,1、2号池塘里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密度相对较高,因此其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也较低.但22~28 d期间,生物饵料密度相近,配合饲料投喂量相同.整体上来说,在生物饵料存在时,可以节省配合饲料,且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照理论值可以取得较好的育苗效果.出塘时3个试验池塘泥鳅仔鱼的成活率相差不大,说明无论生物饵料多少,试验所用配合饲料均可满足泥鳅仔鱼存活.而从仔鱼的规格方面分析,1、2号池塘的泥鳅仔鱼明显比3号池塘的泥鳅仔鱼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浮游生物和开口粉料混合投喂泥鳅仔鱼效果优于单一饵料[4],这可能是生长速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Zhu G L, Zhao Z M. 2013.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Fry Rearing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J].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4(8):1178-1182+1200.

[2] 吴格天,徐子伟.水产动物开口饲料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5,27(4):28-31.

[3] 余鹏,周清妍,张云龙,等.大鳞副泥鳅苗种培育新技术[J].科学养鱼2017 (3):9-10.

[4] 李艳华,胡佳,桂庆平,等.大鳞副泥鳅开口饵料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6):356-357.

(收稿日期:2018-09-25)

台湾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台湾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台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台湾硕士论文

2、台湾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