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山斜阳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庵山斜阳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庵山斜阳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庵山斜阳

海梦儿

这是一个金色的黄昏.

我站在离天很近的地方———庵山之巅.

万道金光没有任何阻挡直直地斜射到我身上, 在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万字符“卍”, 人世间一切吉祥万德.

脚下连绵的山冈拥抱着蜿蜒的崇阳溪水, 喝醉了的晚霞集结在这即将日落的天幕上, 随时准备要把那金色的火轮吞没.

庵山, 号称潭东第一名山.

民间有华夏道家七十二福地之说.

我是在盛夏的午后开始探访庵山的.

出城区向东南行七八公里,就到了童游南山路的尽头, 抬眼便是庵山.

从山脚走到山顶有50余个弯道, 2500多坎.

庵山脚下, 漫山翠竹妖娆, 折过几道崎岖的蜿蜒而上的黄泥土路就能穿过这片竹林, 来到用石板砌成的庵山古道.

古道之上, 石阶杳然, 青石板上爬满了白青色圈圈点点的地衣, 看来地势高耸的庵山究竟还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行脚在这幽深的大山林, 炎热的暑气完全被参天的大树遮挡在外, 这是一片难得清凉之地.

一路上只见杂灌丛生, 藤蔓悬挂, 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很温情地时常跃入眼帘, 知了一路高歌, 山路虽远, 却没有一点单调和乏味之感.

在这远离了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清净之地, 人与天地可以自然流畅地交流,平日里那些莫名的焦虑和压抑, 似乎也自然消隐.

庵山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 也称庵山教寺.

海拔标高1020米.

大唐王朝姓李, 唐高祖李渊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 便自称是老子的后裔, 能与人神沟通, 并具有占卜、行医能力的道家自然兴盛无比, 道教一时成为国教.

唐高宗就曾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并下令贡举人士必须兼通《道德经》.

唐玄宗更是不遗余力, 他直接把道士当作皇族宗室的本家,建道院, 设玄馆, 置生徒, 习老庄, 并亲自注释《道德经》, 诏令百姓必须家藏一本, 以推广道家思想,不断提高道家学说的地位.

上行下效, 大唐时期, 全国各地兴起道教热, 建阳也不例外!

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 有隐士石湖在山上建庵, 故名此山为庵山.

山上灵济庵, 现称灵泉寺, 敬奉的庙神即是石湖,石湖之像就是用庵山上的石头镌刻而成的.

庵后有一泉井, 旱不涸, 潦不盈, 终年清澈, 病者饮之, 多愈, 故称灵泉.

这是古寺凝聚不散的风水池, 山中的寺庙也因之称为灵泉寺.

灵泉寺背倚大山, 葱葱郁郁,藏风聚气; 面临云海, 飘飘渺渺, 浩瀚深邃.

寺前的坡地上有6株高30多米、枝叶葱茏的千年水杉, 在这与人世相隔, 与天相交的绝顶, 道人们可以摒弃一切凡尘杂念,虔诚其心, 修炼.

集采天地之精华,幻化万象, 寻求与天地相通的契机.

庵山庙门有三重,均是石质: 一重门楣上书“潭东名山” 红色四个大字, 楹联一副“庵前翠竹长生景, 山后苍松不老春”.

门楣之上, 还有门楼, 中间写着“庵山”二字, 金色.

也有对联一副“众山皆小皆拱护, 孤峰独耸独称尊”; 二重门楣上书“灵泉古迹” 四字, 两边是一副宋代的对联, 曰: “到此山门近天阀, 始知蓬莱有仙翁”, 门楣之上有金色竖刻字“天乙门”,左下方有一石碑, 上书“观云海”, 门右边是一小平台, 可见翠山连片, 潭城之景尽收眼底; 三重门楣上书“涌莲圣境” 四字,疑心是否“涌泉胜境”, 门楣之下还刻有“灵泉寺” 三字, 两边又是一境界甚好的楹联, “眼界放开纵横一览, 脚根立定睥睨千山”.

这三座大门, 由三座门洞组成, 就是典型的道观的山门, 意味进此三门者表示你已跳出了三界, 即无极界、太极界和现实界, 即可修练成仙.

出了这三座门洞, 便看见“慈航普渡” 的门牌, 里面供奉着观音娘娘.

明天就是农历六月十九, 是观音的成佛日.

我俯下身子, 在观音面前虔诚礼拜, 祈求观音护佑.

其实细细追思, 观音是很了不起的,在佛道两界都被世人供奉, 在佛界称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在道界被称为慈航真人观音娘娘.

佛教传入中国后, 开始被中国同化, 世间许多人也佛道不分, 许多地方的道观或佛家寺庙, 都供奉观音和如来,供奉观音两界皆可, 但如来的的确确是佛家之物.

好在两教教主都大方, 都随缘,只要世间香火不断, 无论众生是求来生还是求今世, 佛道都心照不宣地一一应下.

就如这灵泉古寺, 原本是道家圣地, 居然也有大雄宝殿, 住持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释本清.

本清主持倒真是本色, 清净的一副“天真” 之相: 八十之寿, 居然鹤发童颜,一副莲花生貌.

那脸庞如一片没被污染的蓝天, 蓝天之上连一片云霞也没有; 又如避开了霜雪风暴侵凌的春天的草叶, 细细嫩嫩的令人不忍触摸, 造物主根本没用时间在她身上精雕细刻!

我不知道这是道的力量, 还是佛的加持.

庄子说, 藐姑射山上, 有神人居住, 肌肤像冰雪, 绰约如处子.

她乘着云气, 驭着飞龙, 逍遥于天地之间.

也许本清师父就是这个神人吧.

傍晚时分, 我挽着本清师父的胳膊,站在这离天很近的金色黄昏之中, 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庄严美好.

天涯不远, 伸手可握!

入生的烦恼与痛苦不再, 唯有这纯净的风光, 连绵不绝.

出了观音殿, 便到了灵泉寺中供奉的三皇元君塑像殿.

传说三皇元君是邑人钱郁宵、刘永志、李姓(名未详) 等人的三个女儿.

她们信佛习武, 亲如姐妹.

当时闽北一带, 海盗猖獗, 百姓苦不堪言, 三女子振臂一呼, 组织民众, 抗击海盗.

海盗平定后, 三人在此修炼成仙.

乡人为纪念她们, 塑像供奉, 并申报朝廷, 朝廷封此三人为三皇元君, 当年御赐“卫国佑民”匾额, 迄今犹在.

三皇元君也一如既往守护着这一方山水与乡民, 世世代代.

从远处望, 庵山南北峰两两相对, 南峰奇石林立, 其中一块平整大岩石美称“龙坛”, 也许就是当年李知县求雨之地.

据说每当云从山顶生起时就会下雨, 当地土著都认为此山是灵验之山.

道光县志有记载:清道光庚寅夏大旱, 知县李公若琳,宿坛祷雨,迄无应.

有以《括异记》所载搅龙事告之曰: “宜购虎颅, 系以长绳, 缒之龙湫.

缒者持其端, 俯伏以俟.

见雨, 急宜引出, 否则, 大雷电不止.”

如法试之,甫缒下, 即有白气翁然而上, 骤雨如注.

遂连雨三日夜.

李公喜, 令工匠镌“龙潭”二字其上, 盖欲后人易于迹之也.

县志真真实实地记载了知县李若琳宿坛祷雨最后成功的事例.

《易经》说“天垂象, 见吉凶”.

我们的先哲, 他们识得宇宙中的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 并加以充分利用便有了祈晴祷雨的能力.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道家高手, 否则怎么可能用草船借来弓箭, 赤壁大战中还能借来东风, 把曹操烧得灰头土脸逃回北方.

要知道曹操是知道当时季节该是刮西北风的呀!

仰观天象, 俯察地纪, 这是智者智慧与灵感的来源.

任何不遵循天象地理者, 都要败下阵来.

曾经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希特勒进攻俄罗斯失败不就是血淋淋的例证吗? 这是天气在改变历史.

我们该用心感受这与天地对话的自然之气, 给凡俗的生命插上一双非凡的翅膀, 那么渺小的生命便有了一种感应天地万物的大美.

北峰有一奇岩状如醒狮, 又名“狮子岩”, 庵山最高处是“玉皇顶”, 玉皇顶下“关刀峡”, 怪石参差列位, 如刀劈斧刃、峥嵘险峻.

有乡人以《采桑子》赋诗赞曰:微云又抹天边草, 风也萧萧, 鸟也喧嚣.

独立山巅触九霄.

多情最怕人生老,独对花凋, 怕对容憔.

万念成灰春梦遥.

庵山大门右边立一石碑, 系光绪年间建阳县正堂谕示严禁盗砍滥伐森林竹木的告示.

内有句云, 自唐宋以来, 庵山即是风景名胜之地.

庵山方园山谷高峰连绵起伏几千公顷, 典型的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 自然分布有许多稀有珍贵动植物种类,方园数十里内, 可见云豹、黑熊、猕猴、苏门羚、黄麂、松鼠等二十多种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

火红的血球马上就要跌入山谷, 我开始返身下山.

回首处, 只见寺庙门前硕大的芭蕉静静默立.

天空风云健行, 大地厚德宽广; 山外天地广阔, 山上有容乃大.

没有人能说清这座大山究竟承载了多少传奇.

它如一位睿智的老者, 默默无言, 留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千年过往, 当我们的性灵和尊严与天道合为一体的时候, 我们或许会在这种天成之境中像本清师父一样, 体会到生命至真至纯的欢欣, 从此逍遥独立于天地之间.

【责任编辑陈志铭】

庵山斜阳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庵山斜阳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庵山斜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