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和从托尔斯泰早期作品分析其对儒家思想接受的前提以《卢塞恩》为例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从托尔斯泰早期作品分析其对儒家思想接受的前提以《卢塞恩》为例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才华横溢的大文豪,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其创作生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带给世人连连惊喜.回顾他漫长的一生,几乎毕生都在对于“人生之路”进行精神探索,甚至基于这种溯源性的探究,建立了自己的宗教哲学学说.观望托尔斯泰的宗教哲学学说,其中心可被概括为对于生活意义和死亡本质的追问,对于普遍的仁爱、善良和非暴力的“真正宗教”的寻求.

有人曾说,托尔斯泰的才华与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洲文化的滋养,尤其需要归功于西欧近代文明的影响与启迪,同样,也有人断定他对东方文明情《长江丛刊》有独钟,其思想与中国儒道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他从19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才接触儒学著作,但是在接触伊始便对儒家学说有着不谋而合的惊喜,甚至产生“看到这一学说有时竟达到基督学说的高度”的感叹.思想的接受不在于一朝一夕,从托翁的早期作品中,我们便能看出其对儒家思想接受的铺垫和前提.《卢塞恩》便是一个例子.

一、资本主义的坏印象

《卢塞恩》是托尔斯泰创作于1857 年的短篇小说,副标题是“德? 聂赫留朵夫公爵日记摘录”,由其根据在瑞士卢塞恩亲眼看到的一件事情而写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1856 年底托尔斯泰退伍,1857 年到国外旅行,在瑞士的小城卢塞恩驻足.在这座城市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坏印象”,使得他满腔怒火地以文学作品描绘生活,以卢塞恩为社会的横断面加以剖析,表示自己的愤慨与厌恶.

《卢塞恩》的主要情节,是描写一个提罗尔歌手在卢塞恩旅馆门口卖唱的遭遇,在作者眼里看来那里资产阶级云集,也是丑恶杂生之地.在具体描写冲突之前,作家曾两次从感性的角度对旅游的英国资产阶级作否定的描写.一是将和谐的大自然与不合时宜的资产阶级作对比,从视觉感受上肯定了自然而否定了人;二是从资产阶级道貌岸然的模样、矜持冷漠的态度着手,“看穿”他们的势力和空虚,在情感立场上给予否定.两次否定在作品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作为结构主干的重要铺垫,让作家更有力地、由浅入深地展现被贬对象的内心丑恶,尤其是在与提罗尔歌手的对比中,这两次否定更是显得很有“先见之明”.

接下来的对比描写中,资本主义带给作家的坏印象主要有三.首先,从作家的旁观的角度来说,资产阶级的私有观念在伦理上令人愤慨,一个破衣烂衫的歌手穷困潦倒,可丝毫没引起资产阶级的同情,奔波一天之后上百人兴高采烈地听了他的歌唱,却分文不予;其次,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里,金钱成为了人们地位的.在卢塞恩这样的一个城市中,游客和侍者都只承认金钱支撑下的表面装潢,而对于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有金钱和地位就可以高人一等,穷人不配得到所谓的尊重;最后,在这种“糟透了的共和国”里,穷人既不受到法律的保障,也没有应有的自由可言,富人任意蹂躏穷人、国家机器为虎作伥.在提罗尔歌手看来,“辛辛苦苦白唱一天倒没有什么,麻烦的倒是,他们要是高兴让你唱,就让你唱,要是不高兴,还会送你进监狱”.由此可见,资产阶级给作家带来的印象即是自私冷漠、钱权至上以及法度失衡,与他们高喊着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简直大相径庭.

在由此揭露资本主义所谓的文明实质的同时,作者在文本中流露出对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这也是他多数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的.

二、博爱的人道主义

文章中,托尔斯泰决不平铺直叙、静止地描摹人物, 通过第一人称主人公的听、感、视觉变化来描绘提罗尔歌手.他让歌手从“我”的听觉中走近, 先闻其美妙的音乐声再见其人,又让其从“我”的视觉中走开,鞠躬之后在黑暗里消失.歌手的音乐给客人们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快乐,可是他本人只能身着旧衣服、旧便帽,尽管才华被寒伦的外表所掩盖,可他却流露出充实、生气勃勃的内心情感.歌手的演唱成功并且充满有魅力,吸引了不知多少“英国式的酒囊饭袋们”,但当他唱完优美动人的《利吉民歌》、伸出他的帽子,三次希望人们给一点报酬时,原先那欢快的气氛和轻快的旋律都发生了变化,没有人愿意为了服务而消费、扔一个戈比给他,并且都冷酷无情地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所谓的“有钱人们”态度蛮横,大大激怒了作家.托尔斯泰细腻地描写了这一事件,正面地、侧面地用演唱人和听唱人神态、言行变化作为对比,展示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皮囊与灵魂.提罗尔歌手因生活窘迫,用歌声换取人们的施舍,坦白来讲这并不可耻,可耻的倒是那些听歌的“有钱人”,他们享受了音乐,不但拒绝支付报酬还无情地嘲笑着歌手,这种行径令人作呕.如果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对于以上情形加以阐述,将歌手的歌唱当成是一种“劳动”,那么他的歌声就是“产品”,有钱人们参与了欣赏的过程,当歌声表现为价值,经过交换要获取报酬时,却遭到了酒囊饭袋们的一致否认——拒绝支付.资产阶级太过精于计算,他们一边承认使用价值,一边又冠冕堂皇地否认价值,实质上正是否认了歌手作为人的基本价值.

尽管在这部作品中,描写的只是一件小事,表现的只是社会的一个横切面,未曾触及后期《复活》等作品中暴露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对草菅人命的憎恶,但是每个对比后的细节中都透露,作者关怀的是民众,他的主张与孔子的“爱人”哲学不谋而合,与孟子的“恻隐”之心遥相呼应,都充满着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道德上的自我修身

在目送提罗尔歌手离开之后,作家稍微平静下来之后进行了一番思考,以“这就是诗意的奇怪命运”作为开头,对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进行了篇幅较长的个人独白,对于“人”和“野蛮人”做了一番思辨,抒发了对于“心灵尺度”的不解,令得作品曲径通幽,一步又一步深入地向人们展现了西欧社会文明生活的内幕,从多种角度激发人们对资产阶级的憎恨.托尔斯泰认为,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那部分现代文明消灭了人类天性中那种本能的、原始的对于善良的需要.要怎么样才能消灭人间的罪恶?要怎么样才能恢复人们天性中的善呢?托尔斯泰对此感到迷茫,在他心中,唯有依靠那个“永远不犯错误的指导者——主宰全世界的上帝……正是他叫树木向着太阳生长,叫花草在秋天播下种子,叫我们本能地相互亲近.”但是正是这番带有宗教探索意味的思辨,展现出托翁“旧性荡涤不尽,所以只同情于贫民而不主张阶级斗争”的一面,可以归根于其早期世界观的局限性.他用“道德上的自我修身”来改良社会的思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恰恰削弱了作品主题的深刻性.

在早期作品中,托翁还没有能够把立意提升到“阶级斗争”的层面,在“资产阶级道德完善”的问题上穷追不舍.提及“道德上的自我修身”,这又是托尔斯泰和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之处.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中提倡“自我完善”,努力向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社会;而孔子在其思想中主张修身,也是为了服务社会和人民:“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尽管有确切的资料证实,托翁后期形成的“道德上自我完善”的理论系来源于孔子,但是在《卢塞恩》这样的早期作品中,也出现了“自我修身”的思想,由于这一思想早期并未臻于成熟,且作家的世界观有所局限,导致了文章立意的遗憾缺失.这一点在他其余的早期作品中也有所铺垫,这一铺垫为他日后接受儒道思想提供了更扎实的基础和前提.

托尔斯泰毕生广采百家之长,容纳东西文化之精华,进行思想方面的纵深探索.在他漫长的探索历程中,钻研儒道学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他生平传记中光辉的一页; 同时,他也通过孔子和老子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早期作品中就有部分观点与儒道学说具有“遥远的相似性”, 这也是他之后成功接受并阐释儒道学说的前提.

儒家思想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儒家思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儒家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儒家思想论文

2、思想道德论文

3、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4、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5、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6、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