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法律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文/张 垚

摘 要: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控制的工具,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两者是同源的、均具有公共性与阶级性、都具有重复适用性、普遍性、可预测性及规范性;区别在于形成的阶段不同、内容与结构不同、表现形式及实施方式与范围不同;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在于法律的正常运行需要以道德作为基础,法律能促进传播社会中的主流道德.

关键词:法律;道德;关系

一、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一)律德与道法具有同源性?

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其存在的形式均取决于现存的社会发展状况及生产力水平.二者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法律以道德为基础,道德以法律为动力,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价值.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经历了从以道德为主走向以法律为主的过程.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最初在没有阶级产生的时候,道德是调整部落成员之间利益均衡的最基本手段,没有适合法律存在的土壤.当原始的社会形态发展到阶级出现后,依靠传统的道德来调整部族秩序已经不再适用.利益的失衡使分化出来的利益多得者自然的选择一种附加暴力的道德来保护其财产.此时,道德便有了上升为法律的趋势.法律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在道德的基础上来寻求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古代社会出现了“德主刑辅”,“以德胜天”等古代法治思想.

时过境迁,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法律和道德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都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但在社会转型时期法律的发展形势及其繁荣程度是相对发达的,而道德的发展则稍显滞后,那么以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来引导和重塑整体上业已明显滞后的传统道德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由法律和道德的共源性所决定的.?

(二)道德与法律的互补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共同作为一种社会的行为规范,是该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作为调整现代社会行为规范与意识形态的两种主要手段,法律与道德在现实社会中谁主谁次、或分裂或融合则完全取决于谁更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谁能与社会结合的更加紧密.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的手段,他们在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只是调整力度不同而已.一个社会没有法律是无法健康运转的,同样缺少道德的补充,法律也会显的力不从心.作为不同的社会调节手段,法律往往关注的重点在行为本身和后果,治标不治本,道德则更多的是深入思想深处,它强调自我,约束人内在的意识,是人自我修正的自律过程.正如康德所说,人不但为自然立法,而且为自己立法.

可以说,道德是人的一种“心灵法制”.尽管我们说道德的存在是多元化的,法律的存在也具有群体性、阶级性,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变革在今天成为必然.传统的道德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农耕文明等相对滞后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只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生产力状况,它与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现代法律精神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冲突,传统的道德强调家族本位,而现代法律则更注重在平等基础之上个性的张扬.但它们共同植根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土壤中,要维护和促进社会秩序就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他们最终能够在实现社会价值上有一个共同的归属.?

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首先,法律用“必须”来表述其调控社会外在行为的强制性,即通常通过一系列的制裁、威慑来对社会成员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和行为上的压制,进而促使社会成员遵守法律.而道德用“应该”来强调义务的履行,往往评判人的内心活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时代文明的要求,其价值追求更倾向于精神和意识层面.“必须”与“应该”之区别实际上也表明了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道德一般要求人们通过内心的自我强制来自我约束,自我良心调整,即自律.而法律则是通过国家,借用强制手段加以实施,是统治力量对人们外在行为的一种刚性强制,属于他律范畴.

其次,道德义务的出现和形成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依靠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约定俗成的操守标准来约束、衡量行为和内心的价值判断,也是人类文明长期演化的结果.而法律义务则是在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基础上将统治阶级意志上升的产物,并且是统治阶级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制定的强制性命令,是统治阶级道德意志的法律化.再次,道德具有广泛性,而法律具有有限性.

一般而言,道德由于其自身缺乏强制性和惩罚性,所以道德规范显的笼统性、模糊性、广泛性及多元性,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其他规范难以比拟的渗透性和适用性,道德也因此广泛的存在于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凡是道德关系存在的领域道德义务的社会调整功能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发挥作用,是一种主动调整手段.法律作为一种公权力的执行主要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领域发挥作用,其调整范围有着明确的限定.

法律调整时效有着滞后性,法律是一种事后处罚手段,属于对人外在行为纯粹的暴力强制,不能干涉人的内心,无法对行为人犯罪的意思表示做出事前心理强制,即法律是无法预防犯罪的.道德不仅能对人的各种事后具体行为进行干预和限定,更重要的是道德可以触及行为人的内心活动及其意识形态领域,通过道德干预,使人能够自觉的放弃恶念,甚至欲实施恶行的心理预备,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功用.从这个角度来讲,道德比法律更能够对犯罪预备行为做出阻止,更具有前瞻性和事前期待可能性,这正好是对法律行为无法具备事后期待可能性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曹淑兰.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制与社会,2009(3)上.

[2]陈平.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法律伦理研究的重要课题.邵阳学院报,2007(12).?

[3]李春秋,刘亚平.法律与道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沙文亮.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约束.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2).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法律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法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法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法律类期刊

2、法律论文范文

3、法律和道德论文

4、法律本科论文

5、法律毕业论文8000字

6、职工法律天地杂志社